-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小麦赤霉病防治指标
概述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病害,主要侵害小麦的穗部,导致籽粒变色、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制定有效的防治指标对于保障小麦生产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赤霉病的识别、发生条件、防治策略以及具体的防治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实用的指导。
赤霉病的识别与发生条件
识别
赤霉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穗部,初期症状为颖壳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斑扩展,导致整个穗部变色、腐烂,有时还会产生粉红色或褐色的霉层。病害严重时,籽粒会干瘪、皱缩,甚至脱落。
发生条件
赤霉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土壤肥力等。其中,降雨是赤霉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连续的阴雨天气会显著增加病害的发生概率。此外,田间湿度大、通风不良、氮肥施用过多等因素也会促进病害的发展。
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赤霉病的发生。例如,适量施用氮肥,避免过量施用,同时配合使用磷、钾肥,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控制赤霉病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戊唑醇等。施药时间应掌握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即病害发生前或初期,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
近年来,生物防治技术逐渐受到重视。例如,使用拮抗性真菌、细菌或病毒等生物制剂,可以有效控制赤霉病的发生。这些生物制剂通常具有选择性,对环境友好,是绿色防控的重要选择。
防治指标
预警指标
根据气象预报和田间调查,当未来一周内有连续阴雨天气,且田间湿度较大时,应发布赤霉病预警,提醒农民做好防治准备。
防治时机
防治时机是决定防治效果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当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即病害发生前或初期,是最佳的防治时机。此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喷施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以控制病害的发生。
施药剂量与方法
根据药剂种类和使用说明,合理确定施药剂量。通常采用喷雾法,确保药剂均匀覆盖小麦穗部,提高防治效果。
监测与评估
在防治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田间监测,评估防治效果。如果发现防治效果不佳,应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如更换药剂或增加施药次数。
总结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品种抗性、田间管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通过制定科学的防治指标,可以有效预测病害发生,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同时,应加强科学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防治技术,为小麦生产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小麦赤霉病防治指标》篇二#小麦赤霉病防治指标
引言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病害,主要影响小麦的穗部,导致籽粒变色、腐烂,甚至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因此,制定有效的防治指标对于保障小麦生产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份详尽的小麦赤霉病防治指标指南,内容涵盖病害识别、发生条件、监测预警、综合防治策略等多个方面。
一、病害识别
1.1症状表现
小麦赤霉病主要症状包括:-穗部出现粉红色或褐色斑点,严重时整个穗部变色。-籽粒皱缩、腐烂,有时可见白色或粉红色的霉层。-受感染的植株茎秆和叶片也可能出现病斑。
1.2病原真菌
小麦赤霉病的病原真菌主要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该真菌具有多个生理小种,不同小种对小麦的致病力有所差异。
二、发生条件
2.1气候因素
降雨、湿度、温度等气候因素对赤霉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直接影响。多雨、高湿、温度适宜(尤其是20-25°C)的条件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病害的流行。
2.2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如种植密度过大、氮肥施用过多、病残体处理不当等,都可能增加赤霉病的发生风险。
三、监测预警
3.1田间调查
定期进行田间调查,及时发现病株和病穗,估算病害发生程度和范围。
3.2气象预报
关注未来天气预报,特别是降雨和温度变化,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3.3预警系统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赤霉病预警系统,结合田间调查和气象数据,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综合防治策略
4.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
适期播种,控制种植密度。
科学施肥,避免氮肥过量。
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
4.2化学防治
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如戊唑醇、丙环唑等。
掌握最佳施药时间,一般在抽穗期至扬花初期。
注意施药方法,确保药剂均匀覆盖小麦穗部。
4.3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性微生物或生物农药,如木霉菌等。
引入天敌昆虫,控制病害生物量。
4.4其他防治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小麦抗病能力。
五、总结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品种抗性、栽培管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赤霉病的发生,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萌芽、制度确立、扩展)课件+++2024年湖南省中考二轮专题复习.pptx VIP
- 施耐德电气 SD328B 步进电机驱动器 产品手册.pdf
- J B-T 8975-2006 低压信号灯-机械行业标准规范.pdf VIP
-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与DIP.pptx
- 《10kV电杆结构部分计算书》.doc
- 《艺术学概论》随堂测验1-9答案.docx VIP
- 银行业防火演练方案.docx VIP
- 中医病历模板(腰突5).doc VIP
- Long-Term-Development-in-Sport-and-Physical-Activity-3.0体育运动中的长期发展.pdf
- 2023年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