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胸痹.pptx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xxx

20xx-03-29

中医内科学胸痹

目录

胸痹概述

胸痹病因病机

胸痹辨证施治

胸痹预防与调护

胸痹现代研究进展

胸痹案例分析与讨论

01

胸痹概述

定义

胸痹是一种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

胸痹的典型症状包括胸闷、胸痛,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同时可能伴有心悸、气短、乏力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急情况。

胸痹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史。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

胸痹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胸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流行病学

病史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中医辨证理论,可作出胸痹的诊断。具体标准包括胸闷、胸痛等典型症状,以及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异常表现。

诊断标准

胸痹需要与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肺栓塞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肋间神经痛常表现为沿肋间神经分布的疼痛,胸膜炎可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肺栓塞则多有呼吸困难、咯血等表现。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可以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02

胸痹病因病机

寒邪内侵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痹。

情志失节

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失司,津液不行,聚而生痰。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气滞和痰阻均可使血行失畅,心脉痹阻,而发为胸痹。

劳倦内伤

劳倦伤脾,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濡养心脉,久则心气不足,心脉失养,发为胸痹。

饮食失调

饮食不节,或恣食肥甘厚味,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运化失健,聚湿生痰,上犯心胸,阻遏心阳,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而成胸痹。

发病机理

01

胸痹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心、肝、脾、肾、肺气血阴阳不足,心脉失养,不荣则痛;气滞、血瘀、寒凝、痰浊等痹阻心脉,不通则痛。

病理性质

02

胸痹有虚实之分,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虚为气血阴阳亏损,心脉失养;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阻心脉,虚实之间常互相影响。

病理转化

03

胸痹的病理转化主要取决于正气盛衰。发病初期,多因实邪痹阻心脉,以标实为主;若反复发作,则渐致心脾肾阳气虚衰,痰浊水饮内停,血脉瘀阻,呈现本虚标实的病理变化。

胸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在发病机理上有相似之处,均存在心肌缺血、缺氧等病理变化。中医胸痹的病机探讨为现代医学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认为胸痹的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寒邪内侵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痹阻。现代医学也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肌缺血、缺氧。

中医治疗胸痹注重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通过温通散寒、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等方法来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现代医学治疗冠心病则注重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两者在治疗上可相互补充,提高治疗效果。

03

胸痹辨证施治

寒凝心脉型

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得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

气滞心胸型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痰浊闭阻型

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瘀血痹阻型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01

02

03

04

应先治其标,后顾其本;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疏利气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尤重活血通脉治法;本虚宜补,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之不足,有无兼见他脏之亏虚,补气温阳,滋阴益肾,纠正脏腑之偏衰,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

治疗原则

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根据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的方剂或成药。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特色疗法,以及饮食调养、情志调护等生活方式的调整。

治疗方法

瓜蒌薤白白酒汤

由瓜蒌实、薤白、白酒组成,具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的功效,适用于胸痹而痰浊较甚、胸痛彻背、不能安卧者。

在瓜蒌薤白白酒汤的基础上加半夏,增强了祛痰散结的作用,适用于胸痹而痰浊较甚、胸痛彻背、不能安卧、痰多粘稠者。

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

文档评论(0)

繁华专业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繁华专业文档,为您提供有价值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