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死刑废除思想再研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死刑废除思想再研究

?

?

董红王有强

摘要:死刑的废除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国际潮流。中国无疑也要顺应这种国际形势。现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社会治安形势等实际情况决定了我国目前还不能立即废除,但应当对其适用性进行必要的限制。在立法方面,要废除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的死刑;废除贪污贿赂罪的死刑;减少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性犯罪死刑的数量。在司法方面,要从严解释死刑的适用范围;正确理解死刑的适用条件;严格执行死刑复核程序;改革死刑的执行方法。

关键词:死刑;废除;犯罪;威慑力;限制

:D905.2:A:1009-9107(2009)01-0110-05

一、死刑废除的必然性

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又称生命刑、极刑,它是国家立法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授权行使其公权力的法定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剥夺犯罪分子生命权利的刑罚方法。死刑作为历史上最古老的刑罚,在世界各国的刑罚体系中曾长期居于中心地位。但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死刑在刑罚中的中心地位受到了动摇,其威慑力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旨在废除死刑的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的公约第六议定书》、《旨在废除死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二议定书》以及《旨在废除死刑的美洲人权公约议定书》等国际文件的出台,以及国际人权运动的蓬勃发展,认为死刑是一种侵犯基本人权的刑罚方法,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1]相应地,废除死刑的国家与地区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废除死刑成为一种国际潮流。截至2006年2月12日,世界上已有83个国家废除死刑,其中欧洲40国,亚洲8国,非洲12国,北美洲6国,南美洲6国,大洋洲11国。废除死刑国家中,近一半是欧洲国家,包括世界上第一个废除死刑的国家圣马力诺。整个欧洲只有白俄罗斯还保留死刑。不过废除死刑比例最高的洲却是大洋洲,在那里所有的普通犯罪都不再被判处死刑。2007年,土耳其、亚美尼亚和塞内加尔先后加入无死刑国家的行列,此外,智利等国家也在酝酿废除死刑的议案。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超过半数的国家废除了死刑或者实际不执行死刑,而保留死刑的国家只占少数。[2]可以说,死刑废除已经成为国际刑罚发展的大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有其客观的必然性。

(一)死刑对于犯罪的威慑力很有限

长期以来,各国刑事立法奉行以重刑遏制犯罪的思想,认为死刑的威慑力是无与伦比的,废除死刑,无异于在立法上鼓励犯罪,故死刑绝对不能废除。但实际上,死刑的威慑力是十分有限的。以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慑效果作为保留死刑的根据,实际上是在以作为国民的罪犯的生命为赌注,进行一场遏制犯罪的赌博,因而不具有可靠性。[3]

1.从理论上来讲,死刑不会对犯罪产生有效的威慑力。犯罪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和背景,往往是一定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观念、家庭关系等社会因素与犯罪人个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死刑不可能消除产生犯罪的复杂社会根源,当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犯罪的发生。死刑往往只能在某些时候,对某些特定的人产生较大的威慑力,但总体上尤其是对突发性犯罪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实证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出于激情、有较大侥幸心理或者不要命心理的犯罪人来说,死刑基本上没有什么威慑力。

2.从实践中来看,死刑从来没有对犯罪产生过有效的威慑力。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死刑的存废对犯罪率没有影响。因为:(1)在废除死刑的国家和地区,如奥地利、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芬兰等国家,其杀人案的发生率并不因死刑废除而突然上升,相反在个别地区还有下降的趋势。[4]如美国,保留死刑的伊利诺斯州在1931年到1946年杀人犯罪率比废除死刑的威斯康星州高出4倍;保留死刑的科罗拉多州比废除死刑的明尼苏达州杀人案件的发案率高出2.5倍。[5](2)在保留死刑的国家和地区,谋杀案发案率并没有显著下降。如瑞士在1942年时,保留死刑的10个州与废除死刑的15个州之间的杀人犯罪率并没有显著差别,而且也没有出现犯人特地跑到死刑废除的州去杀人的现象。[6]

(二)死刑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死刑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刑罚,自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如它能够平息受害者及其家属的仇恨、愤怒的心情,满足他们的报应情感要求,但它并不符合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来说,死刑是建立在报应主义基础上,它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血腥复仇和同态复仇活动,因而具有野蛮、残酷的属性,极不人道。第一,死刑以剥夺犯罪人的生命为内容,其执行过程实际上是将人不作为人的过程;第二,历史上存在的肢体刑,仅仅是毁损人的肢体完整,却因为被视为不人道而废除,而死刑不仅是毁损人的肢体,而且是从总体上将人完全消除,其对人身权利的损害远大于肢体刑,故死刑肯定是不人道的刑罚;第三,死刑的执行过程必然是一个给犯罪人以肉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71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