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规程.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规程

1.概述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重要的麦田害虫,其幼虫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钻入麦粒内部,吸取浆液,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收。因此,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小麦产量至关重要。本技术规程旨在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防治方法,以期指导农业生产者实施有效的吸浆虫防治工作。

2.农业防治

2.1选育抗虫品种

选用具有抗吸浆虫特性的小麦品种是防治吸浆虫的基础。通过遗传育种技术,筛选出对吸浆虫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并推广种植。

2.2合理轮作

实行小麦与其他作物如玉米、大豆等轮作,可减少吸浆虫虫源,降低其发生危害。

2.3深耕土地

通过深耕土地,可破坏吸浆虫的越冬场所,减少虫源基数。

2.4适时播种

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避免早播或晚播,减少吸浆虫的侵袭。

3.化学防治

3.1药剂选择

根据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和抗药性情况,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3.2施药时期

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进行施药,这是防治吸浆虫的关键时期。

3.3施药方法

采用喷雾法进行施药,确保药剂均匀覆盖小麦穗部。

3.4施药次数

根据吸浆虫的发生情况,一般需要施药1-2次,间隔7-10天。

4.生物防治

4.1天敌利用

利用吸浆虫的天敌,如寄生蜂等,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2生物农药

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对吸浆虫进行防治。

5.综合防治

5.1监测预警

定期进行吸浆虫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防治工作。

5.2科学用药

根据监测结果,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避免过量使用。

5.3技术培训

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吸浆虫防治水平。

6.注意事项

6.1安全防护

施药时应穿戴防护服、口罩等,避免药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6.2环境保护

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农药,施药时注意不要污染水源和土壤。

6.3药械保养

定期检查和保养施药器械,确保施药效果。

7.结语

小麦吸浆虫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农业、化学、生物等多种防治措施,并注意安全、环保和可持续性。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可以有效控制吸浆虫的发生,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规程》篇二#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规程

引言

小麦吸浆虫,又称麦吸浆虫,是一种危害小麦的重要害虫,其幼虫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钻入麦穗内部,吸取正在形成中的麦粒汁液,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收。因此,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规程,以期指导农业生产者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

1.虫情监测

1.1监测时间

虫情监测应从小麦抽穗期开始,每隔5-7天进行一次,直至小麦灌浆期结束。

1.2监测方法

采用性诱捕器、灯诱捕器或人工剥查法进行监测。性诱捕器应设置在田间中心位置,每30亩设置一个;灯诱捕器应在傍晚时开启,至次日凌晨关闭;人工剥查法则是随机选取麦穗,检查是否有吸浆虫幼虫。

1.3虫情判断

根据监测结果,计算每千穗虫口密度,若平均虫口密度超过5头/千穗,应采取防治措施。

2.农业防治

2.1选育抗虫品种

选用抗吸浆虫的小麦品种,从源头上减少害虫的发生。

2.2耕作管理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适时深耕,破坏吸浆虫的越冬场所;合理施肥,增强小麦抗虫能力。

3.化学防治

3.1药剂选择

根据虫情监测结果,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等。

3.2施药时间

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进行施药,此时是防治吸浆虫的关键时期。

3.3施药方法

采用喷雾法,确保药液均匀覆盖麦穗。使用植保无人机或手动喷雾器进行施药。

3.4施药注意事项

施药时应遵循农药安全使用规范,避免药液漂移到非目标区域;注意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确保小麦收获前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4.生物防治

4.1天敌利用

保护和利用吸浆虫的天敌,如寄生蜂、蜘蛛等,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2生物农药

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这些农药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影响较小。

5.综合防治

5.1防治策略

根据田间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农业、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制定个性化的防治策略。

5.2防治效果评估

施药后10-15天进行防治效果评估,检查虫口密度是否降低,防治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6.安全与环保

6.1安全防护

施药时应穿戴防护服、口罩和手套,避免药液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6.2环境保护

施药后应及时回收废弃物,如空包装袋和剩余药液,避免污染环境。

结语

小麦吸浆虫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防治措施。农业生产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本规程,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同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定期监测虫情,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文档评论(0)

139****6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