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朝西州地区孝观念中的佛教思想.docxVIP

试论唐朝西州地区孝观念中的佛教思想.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试论唐朝西州地区孝观念中的佛教思想

?

?

?

?

?

??

?

?

?

莫莹萍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来自www.lW5U.coM])

[摘要]唐朝西州地区与中原地区一样都非常注重孝道,百姓孝养观念浓厚。此外,在佛教的影响下,西州地区的孝养观念中又出现了报恩及善报思想、父母转世升天的祈愿等思想,而在丧葬习俗中亦出现了佛教元素。唐朝西州地区孝养行为及观念在与中原文化保持大体一致的基础上呈现出儒释相融的特色。

[关键词]孝观念;西州;唐朝;佛教

[中图分类号]G122[]A[]1005-3115(2016)14-0063-02

西州地处边陲,少数民族人数众多,受多种宗教影响。唐朝西州地区孝观念在与中原文化保持大体一致的基础上又呈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西州地区有很大一部分民众,在接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同时也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在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文书、墓志中也常有佛教元素、佛家语的出现,这说明唐朝时期西州地区佛教已经深入影响到普通民众及上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在佛教影响下,唐朝西州地区的孝养观念及行为也体现着佛教特色。

一、因果业报:报恩与善报思想

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一直非常强调子女要孝顺父母,对长辈老人尽孝。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促进其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必须适应中原文化,所以中国化后的佛教也非常重视孝道。但儒家的孝养观念和佛教的孝养观念在内涵上还是有区别的。儒家的孝道建立在宗法制度之上,孝养观念强调对父母尽孝是子女的责任与义务。而佛教孝养观念中突出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和儿女对父母报恩的思想。

唐西州地区民众认为,如果子女对父母尽孝那么子女就会得到好报。在吐鲁番出土文献中亦提到子女要对父母尽孝,回报父母的恩情。

这是身在洛阳的儿子给住在西州的母亲寄去的一封家书。这份家书反映了赵义深感激父母和大哥养育之恩及向父母报恩的思想。书信中“□々力々天能报人”第一个字缺失。笔者认为所缺的那个字应该是“努”字。在《唐李贺子上阿郎阿婆书三》中亦有类似用法:“语□□□好努々力々看侍阿郎阿婆。”②在家书中还提到“共两个儿诵经念佛。义深承知阿婆语也”。赵义深母亲不仅自己信奉佛教并且还要求孩子诵经念佛。这说明赵义深的家庭里是有比较浓厚的佛教氛围的,受佛教影响较深。在这种环境下,赵义深的孝养观念中出现了佛教色彩就不足为奇了。

唐朝西州地区一些民众还认为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能够使父母能得到长命的好报。《唐李贺子上阿郎阿婆书四》载:

□□□□□□□□阿郎阿婆阿兄次千万问

容子合家大小书通平安,千万问询讯语

□□容子合[来自w]舍大小好。顺看阿郎阿婆养二

人时得长命果报在。莫贺子举儿□□□

“得长命果报”是佛教用语,表示人因为做了好事能够得到长寿的报应。在这里指的是阿郎阿婆养育子女非常尽责,因此能够得到长寿的好报。笔者认为,李贺子在书信中的这句话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父母对我和大哥有养育恩情,所以我应该向父母报恩,要孝顺父母并向上天祈愿父母得长命果报。

二、生死轮回:转世升天的祈愿

唐时佛教在西州地区的广泛传播,使得轮回转世、修行成佛等佛教观念对西州百姓的人生观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佛教轮回观念的影响下,子女对父母的孝不仅只局限于现世之孝,而且更加突出了来世之孝。即在父母死后,子女会向上天祈愿希望父母死后能够转世升天,永远脱离生死轮回之苦。

这段墓志铭反映了墓志撰写者对生死的看法。他认为人生“若飞星之过目”,是短暂的。无论贵贱,生死轮回对于凡夫俗子来说都是不能避免的。但是佛教认为现世的生死轮回是无可避免的,但是来世摆脱轮回之苦是有可能实现的。这就给女子对父母尽孝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即祈愿父母死后能转世升天。

阿斯塔那29号墓出土的《唐咸亨三年新妇为阿公录在生功德疏》载:

咨阿公生存在日功德,审思量记录,但

过已后功德具件如前,愿将此文

前头分雪,须霓生天净佛国土,不得求人

间果报。在生产业田园宅舍妻子男女

奴婢等物,并是虚花,皆无真实。

阿公每读经思义,应审知之。直为生死

道殊,恐阿公心有颠倒,既临终受

戒,功德复多,假使在中阴中,须发上心觅

好生处,不得心有恋看,致落下道。

谨录此簿,分强分柬。出离三界,求胜上

若得生路,托梦令知。?譽?訛

这份功德疏是一位儿媳为其公公生前所做的功德而写的。功德疏中提到“谨录此簿,分强分柬。出离三界,求胜上界”,说明儿媳写这份功德疏的目的就是希望公公死后能升入天堂(上界),并希望在公公升入天堂后能够托梦告诉后人。此外,儿媳认为公公生前所拥有的田园、宅舍、妻子、奴婢等产业“并是虚花”,并且劝诫公公“生死道殊”,不要留恋生前的这些东西以免“致落下道”。可以看到当时西州地区部分民众对佛学思想的理解还是较为深刻的。

三、做佛事以行孝

受佛教影响,西州地区的子女还通过做佛事来践

文档评论(0)

188****0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