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基于客运交通流的浙江省县域网络结构分析
?
?
杨桢
本文选取了浙江省63个县级行政单位作为研究对象,以客运班次作为城市间联系的测度,分析城市间空间联系格局,再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浙江省城市的网络特征。结果显示:县域城市网络初步构建,但体系不甚完善;网络中心性较强;省域城市网络依然处于极化发展的阶段。
城市体系及空间组织分布模式是城市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的关注重点。进入信息时代,城市之间联系的网络化模式成为了一种客观存在的空间现象。对城市网络关系的研究,较早的用传统的静态模型揭示空间相互作用,应用较多的如赖利模型、引力模型以及潜力模型;之后则是利用空间要素流动揭示城市间的联系强度,从城市群节点、流等结构要素与特征认知为切入点,分析城市间的相互关系;而现在更多的学者开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网络关系进行分析,揭示城市群的网络特征。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基于客运班次数据对城市联系格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包括杭州、宁波2个副省级城市和温州、嘉兴、湖州、绍兴、衢州、金华、舟山、台州和丽水9个地级市,面积10.4万km2。按照“六普”数据计算,共有常住人口5442.7万人,城镇化率为61.62%。本文将2个副省级城市和9个地级市的下辖区统一合并为各自市的中心市区,与各市下辖的县级行政区共同组成此次研究的基础单位,总共63个县(区)。
(二)研究数据
由于研究区域涉及到县级层面,省内部分县未通铁路,为更好地分析城市间的空间联系效果,本文以公路客运班次代表城市间联系的强度,班次越多代表城市联系强度越高。通过携程网站查询得到各县市1日内的公路客运班次数据,从而计算得到各县市联系的强度,运用联系强度、首位联系、中心性等方法,对县级层面的空间联系特征进行分析,揭示浙江省域范围内的城市空间网络联系特征。
(三)研究方法
1.联系强度分析
各城市的交通流出量、流入量通过该城市的出发班次数和到达班次数表示,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通过客运班次总数P(i,j)表示。
P(i,j)=P(i-j)+P(j-i)(1)
式(1)中:P(i,j)为城市间联系强度;P(i-j)为i市到达j市的客运班次数。
2.首位联系分析
进一步分析城市的网络结构,通过筛选各城市的首位联系城市,分析每个城市的首位联系方向,生成首位联系轴线,从而直观地判断城市的联系特征。轴线连接越多的城市其在城市网络中的吸引力越大,具有更高的空间地位,从而成为城市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3.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是指在城市网络中,各城市的重要程度及对整个城市网络的控制与支配能力,一般利用中心性进行量化,分析各城市在网络中的地位与角色。
第一,度数中心性。度数中心性测量的是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发展往来关系的能力,值越大,则该城市在网络中的中心性越强,与其他城市的联系能力越强。如果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有较多直接的联系,说明该城市就处于网络的中心,拥有较强的支配能力。
C(ni)=Xij/(g-1)(2)
式(2)中:Xij表示网络中城市i与城市j之间的联系;g为城市数。
第二,中间中心性。中间中心性是指一个城市控制网络中其他城市之间的交往的能力,即“中介性”。
(3)
式(3)中:gjk為城市j到k的最短路径数;gjk(ni)为城市i与k之间经过城市i的最短路径的个数。
二、浙江省县域空间联系格局
根据统计的客运班次数据,将城市间的往来客运班次总和记为城市间的联系值,以此来表示城市的联系强度。借助ArcMap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绘制城市间的联系强度图,利用自然断点法对联系强度值进行分类,划分为五级,从而分析城市空间联系结构与特征。
(一)联系强度格局
浙北呈现以杭州为强中心的辐射格局,浙中、浙南呈多点弱中心辐射格局。从图1中可以看出,浙北以杭州为中心,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城市联系格局。城市联系度大于100的13条城市轴线中,有10条属于浙北城市,其中杭州市—舟山市(450)、宁波市—舟山市(196)、杭州市—桐庐县(187)为浙北联系强度最高的三条轴线。浙中、浙南地区则呈现多点辐射的弱中心格局,分别以丽水市、义乌市等市为中心,形成向各自市域范围内城市的辐射格局。丽水—青田(204)、丽水—云和(149)、义乌—永康(91)为联系强度较高的几条轴线。
浙中城市与浙北联系较为紧密,与浙南城市的联系度则不高,而沿海城市联系轴线也不甚明显。如图1可以看出,浙中城市与浙北杭州、宁波有着比较强的联系,而与浙东南温州以及浙西南衢州、丽水联系强度都较低。如东阳—杭州(92)、诸暨—杭州(62)等轴线都有较高的联系强度。其与浙江沿海城市以及浙江西南城市之间的联系,还有待于加强,才能进一步凸显浙中枢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