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容还是分离.docxVIP

超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容还是分离.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超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

相容还是分离

?

?

超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容还是分离

1.引言

超语言学因其将实http://wWW.LWlm.Com际使用的语篇作为研究对象从而自然被认为同当今以语篇分析为旨趣的语言学理论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其中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更是被认为与之有着很多契合之处,持这一观点的大多为从事语篇分析以及文体学研究的学者,如弗罗(Frow,1980)、怀特(White,1984)、弗勒(Fowler,1996)以及胡壮麟(1994)等。然而,以鲁特兰德(Rutland,1990)和贝克(Bek,1999)等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尽管超语言学是针对索绪尔结构语言学而提出的理论,但它主张语篇的意义依赖于读者根据自身所处语境而进行积极能动的建构,从而具有开放性与不确定性,所以与后结构主义在理论上有着很多契合之处,其实质上应属于文学批评范畴。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虽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它们所提供的论据却都不够充分;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忽略了超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跨学科的一面。因此,本文在对超语言学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从研究范式、语境的社会符号学构成以及语言功能观等方面系统深入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超语言学以及后结构文学批评理论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个从强调“静态结构”到强调“动态意义生成”的梯级;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超语言学可以共同起到有效沟通语言学与文学批评这两大领域的桥梁作用。

2.超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融合性

人们之所以将巴赫金与韩礼德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声称从社会视角来研究活生生的语言使用(语篇),从而都强调语境对于语篇意义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于二者之间的共性,研究者们在很大程度上要么将其作为“常识”加以接受,要么只是对之进行简明扼要的评说;对于二者之间的融合性,目前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胡壮麟(1994)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巴赫金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专门探讨,但是该文重点只是放在巴赫金的体裁理论(theoryofgenre)对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派的影响之上,而对于二者之间其他方面的一致性则未曾涉及。因此,本文拟从研究范式、语境的社会符号学构成、语言功能观这三个关键角度来阐述超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融合性。

2.1非亚里士多德语言研究范式

巴赫金和韩礼德之所以都将实际使用的语篇作为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是因为他们都继承了可以称为“非亚里士多德”的语言哲学传统。众所周知,将语言看成是规则系统,根据词语的句法位置将词语归入不同的范畴,将基于逻辑的语法同修辞(或诗学)区分开来,这些至今仍然统治语言研究的“不二法则”在某种程度上都滥觞于亚里士多德。因此,韩礼德(2003:92-115)将继承亚里士多德传统的语言研究称为哲学语言学。在哲学语言学研究范式中,语言被认为是哲学的一部分,语法被认为是逻辑的一部分,语言的真实价值(truthvalue)被重点关注;在研究中人们强调类比推理,以规定性或规范性为导向,认为语言是规则,并且强调对句子进行形式分析,将合乎语法性作为最高标准,从而导致研究之理想化(idealization)程度非常

高——语言尽可能地被简化,以至于使用的例子几乎都是根据规则自造的,很少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这种研究传统经由中世纪语法学家和后来法国保尔-罗瓦雅尔(Port\|Royal)“唯理”学派传承到索绪尔和乔姆斯基,并由乔姆斯基发展到极至。

韩礼德认为,相对于上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语言学研究范式,历史上还存在另一种模式的语言研究——人类学语言学研究范式。这种非亚里士多德的语言研究范式可以追溯到普罗泰哥拉斯(Protagoras)、柏拉图以及被称为诡辩家(sophist)的语言学家。与亚里士多德传统不同的是,这些语言研究者将语言看成是资源而非规则,因而他们关心的是语言使用,是意义,而非真值。如果语言与真理有什么关系,也在于语言能否显示真理与其信仰者之间的关系。因此,与亚氏哲学语言学高度理想化、绝对化不同的是,坚持这一传统的语言学家倾向于相对化、多元化;他们不对语言进行人为的“提纯”,因为他们承认语言的历史性、多样性以及异质性;从而在实践中,他们不会使用“人造的”例子去演绎印证语法规则,而是关注活生生的现实语篇。

韩礼德本人显然继承的是非亚里士多德式的人类学传统,将语言作为人们行为潜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来看待,强调语言是一种资源而不是一个规则系统,从而致力于从生物体间的(即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语言(胡壮麟等,2005:6-9)。一般认为,巴赫金超语言学是针对索绪尔抽象结构语言学而提出的关注言语(parole)而非语言系统(langue)的语

文档评论(0)

有志者事竟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416315100005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