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小剧种扬剧的初探.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地方小剧种“扬剧”的初探

?

?

【摘要】扬剧是产生于20世纪的一个新兴剧种,诞生于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城扬州,是华东地区主要的戏曲种类之一,主要流行在江苏、上海、安徽等华东地区。扬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早期的乱弹、花鼓戏发展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维扬文戏,在这个过程中还吸收了民间小调以及其他姊妹剧种的元素,最终形成了扬剧。本文首先从扬剧的起源、发展进行研究,其次再进一步的研究扬剧各大流派的形成。

【关键词】戏曲;扬剧;流派

J825???????????A???????????1002-767X(2020)08-0064-02

【本文著录格式】周悦.地方小剧种“扬剧”的初探[J].北方音乐,2020,04(08):64-65.

一、研究对象及其背景

(一)扬剧的产生

扬剧产生于江苏戏曲的发源地——扬州,是发扬、成长于上海的戏曲种类,主要流行在华东地区,江苏省内的扬州、淮安、南京、镇江、上海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区等。扬剧的原名为维扬文戏,之后又被称为“维扬戏”,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改名为扬剧。根据史料记载,在清代中叶花鼓戏和清曲已经在扬州、镇江一代盛行,从平民百姓到达官贵人都以听曲为娱乐,而扬剧就是以早期的“香火戏”和“花鼓戏”为基础,同时又吸收了地方民间小调和扬州清曲,借鉴了京剧艺术逐渐形成的曲牌体戏曲剧种。

(二)扬剧的发展过程

1.乱弹

在清代的康熙年间,扬州诞生了第一个地方戏——乱弹。《扬州画舫录·新城弱录下》由清代的李斗编写,这本书曾经记载:“两准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诸暨西路乱弹”应属“乱弹”在传播过程中受诸暨当地语言、曲调等影响而发展衍变成的“高腔类”声腔系统。到了嘉庆年间乱弹逐渐没落;乾隆年间,清廷决定在扬州设局修改戏曲。由于扬州汇集着各种声腔,这些戏曲声腔都是来自民间,剧目中有一些包含着对清统治者“违碍”之处,因此朝廷特派大臣设局在扬州,专司对戏曲的审查与修改,扬州乱弹受到了牵连,嘉庆三年统治者又颁布了一道诏谕,对民间戏曲严厉禁止,并且特别指出扬州乱弹不准再进行演唱,从此扬州乱弹逐渐没落。

2.香火戏

扬剧主要是由香火戏和花鼓戏发展而来的。香火戏以前叫大开口,又别称为“淮北戏”,起源于江苏扬州一带,说白具有浓浓的扬州地方口音。清代,在苏北地区有“牛栏”“火星”等社用香火拜神的传统习俗,这种传统习俗被称为“香火会”,主要是为了祈求来年丰收、身体健康等。在做香火仪式时所表演的节目被称为“香火戏”,所以,香火戏表演都带有人民的美好愿望在里面。刚开始表演香火戏的都不是专业表演戏曲的人员,风格比较粗犷,代表曲目有《秦始皇赶山塞海》《九件衣》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香火戏逐渐消失。

3.花鼓戏

扬州花鼓戏起源于元代,清代中叶开始盛行,是一种民间歌舞,起初表演者载歌载舞、敲锣打鼓,之后加入了故事情节和角色表演,在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逐渐趋于戏曲化。花鼓戏和香火戏一样,起初的表演人员都是业余的,刚开始是一些乞丐为了谋生而表演的歌舞,后来演变成一种群体表演的节目,在花鼓戏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扬州乱弹、清曲、扬州民间小调等。

4.维扬文戏到扬剧

1920年,花鼓戏登上了上海著名的大世界舞台,演出非常成功,轰动了戏曲界,为了使演出更加精彩,表演者将维扬小曲里的唱段改成剧目上演,同时又加入了维扬小曲里的一些曲牌,这时候的花鼓戏与起初的花鼓戏不大相同了,当时戏曲艺人胡大海提议将花鼓戏改为“维扬文戏”。“维扬戏”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正式改名为“扬剧”,至此扬剧就诞生了。这个时期的扬剧吸收了京剧、昆曲、淮剧等多个剧种里的元素,例如表演者模仿京剧中的服装道具、舞蹈动作以及化妆技术,同时角色行当的分工也更加细致,例如“生”就细化分为老生、小生、正生,“旦”细化分为小旦、老旦、花旦、正旦等。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时期扬剧形成了四个不同的流派,分别是金派、高派、华派和李派。

二、扬剧的艺术流派

(一)金派

金派的创始人是金运贵,本名刘秀卿,出生于上海,自幼学习京剧后来才改学扬剧,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首次登台演出,成为历史上扬剧的第一批女演员。她创立的腔调被称为“金调”,她的唱腔一反扬剧高昂的音调,根据她自己低转的嗓音条件对扬剧的唱腔进行了改进,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唱腔,广受观众的喜爱。她善于运用休止、顿音、装饰音以及同音重复等,这些节奏都很容易使得作品不连贯,但是她的演唱却让观众觉得轻巧自由、音断气不断,同时她不受七字句、十字句等唱词的束缚,会加一些其他词进去来演唱,表演十分自由灵巧,所以,她的唱腔也有人称“自由调”。金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旋律线起伏和以往扬剧音乐旋律线的起伏相比小很多,较少有

文档评论(0)

150****51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