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改革背景下的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探索.docxVIP

1+X证书改革背景下的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1+X”证书改革背景下的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探索

?

?

徐丹丹徐媛媛

摘要: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职业教育人才供需矛盾日渐凸显,“1+X”证书制度改革顺势开展。这就使得改善教学端效率,提高职业教育水平,职教供给侧信息化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文章分析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1+X”证书改革背景下职教信息化教学发展与改革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1+X”证书改革;教育供给侧;信息化教学;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4-0072-02

一、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我国职业教育暴露出种种问题,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为此,国家出台“1+X”证书制度改革方案,旨在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协调人才供需,凸显职业教育优势。而信息化与数字化给职业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研究

1.理论假设与研究设计

课题组在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因素上提出以下理论假设: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存在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差异;学历越高信息化教学水平越高;职称级别与是否双师型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是否更加游刃有余;承担额外行政工作、课时量过多会减少教学研究时间,影响信息化教学水平;任教课程类型不同的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程度也不同,可能会影响信息化教学水平;接受信息化培训时间、使用计算机时间、备课时间对信息化教学水平有正向影响;参加教学比赛次数越多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越高。

為了调查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以及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因素,课题组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基于前述理论假设,对调查对象的性别、学历、职称、教龄、是否是双师型教师、是否承担行政工作、任教课程类别、接受信息化教学培训时长、平均每天使用计算机时长、参加教学比赛次数进行了统计,第二部分从“信息化教学在日常教学的应用”“课件制作情况”“日常教学方法使用”“教学互动平台的认识与使用”“参加教学比赛获得的最高奖项”五个方面衡量被调查对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每道题都按从低到高的顺序设计为1分~5分,以得分合计作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综合得分Y。第一部分各因素指标全部设计为分类变量Q,并作为分组变量,对第二部分信息化教学水平的综合得分Y变量是否有显著区别进行检验。

2.问卷项目分析、效度与信度分析

对调查问卷第二部分进行项目分析,经检验,各题项均在5%水平上显著,可靠性强。效度分析结果表明,KMO为0.753,Bartlett检验在1%水平上显著。通过旋转载荷因子矩阵提取两个公因子,“信息化教学日常应用、课件制作、日常教学方法、教学互动平台使用”可以命名为日常教学因子,“教学比赛奖项”可以命名为奖项因子。从检验结果看,效度合适。信度分析得到α系数为0.685,可以接受。

3.实证研究

经过项目分析、信效度分析之后的调查问卷,以微信、QQ等方式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中进行投放,共回收155份有效答卷。通过描述分析,Y均值为16.4,极大值24,极小值10,说明样本信息化教学水平均值达到了基本满意以上、满意以下的水平,不同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通过绘制P-P图检验,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分Y变量满足正态分布的前提假设,分别对各个因素下Y值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经过检验,使信息化水平在5%水平上显著不同的因素为:是否为双师型教师、学历、课程类别、培训时长、每天使用计算机的平均时长、参加比赛次数、备课时长。双师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高于非双师型教师。本科学历的教师与硕士学历相比低1.51分,其他学历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工程与技术科学类教师显著高于农业科学类、医药科学类,人文与社会科学类教师显著高于农业科学类、医药科学类,其他学科类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可能是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工程与技术科学类比农业科学类、医药科学类有更好的互动教学效果,易于构思和呈现。平均每年接受培训时间10小时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10小时以内的,可见适当培训对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使用计算机时间越长,对计算机软硬件熟练程度越高,信息化教学水平越高。参加过比赛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显著高于没有参加过比赛的教师,可见参加比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每周备课5小时及以上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显著高于5小时以内,说明花费大量时间认真备课钻研,进行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可以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综合以上研究分析结果,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习,提升学历,接受更多理论知识学习与企业实践,参加更多教学培训与教学比赛,结合任教课程特征,努力创造信息化教学条件,提高备课质量,多钻研,精心

文档评论(0)

天马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