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AASS 139-2024 水稻三因氮肥施用技术规范.docxVIP

TJAASS 139-2024 水稻三因氮肥施用技术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80CCSB13

团体

JAASS

标准T/JAASS139—2024

水稻三因氮肥施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hreefactorsnitrogenfertilizerapplicationtechnologyinrice

2024-05-29发布2024-06-29实施

江苏省农学会发布

I

T/JAASS139—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因地力 1

5因品种 2

6因叶色 3

附录A(规范性)叶绿素测定仪与叶色卡的使用方法 5

II

T/JAASS13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扬州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农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扬州大学、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顾骏飞、杨建昌、陈震、杨洪建、张伟杨、张耗、刘立军、朱宽宇、张祖建。

1

T/JAASS139—2024

水稻三因氮肥施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三因”氮肥施用技术的氮肥总量控制方法和分期诊断施用技术。本文件适用于长江中下游稻区主要稻作生产方式中的人工施肥和常规农机施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3658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基础地力产量yieldwithoutNfertilizer

在不施氮肥条件下获得的籽粒产量(简称“产量”)。3.2

氮肥农学利用率agronomicNuseefficiency施入单位氮肥所增加的稻谷产量。

3.3

大穗型品种cultivarsoflarge-sizepanicle每穗颖花数≥160的水稻品种。

3.4

中穗型品种cultivarsofmid-sizepanicle每穗颖花数大于130且小于160的水稻品种。

3.5

小穗型品种cultivarsofsmall-sizepanicle每穗颖花数≤130的水稻品种。

3.6

因地力basedonsoilfertility

根据基础地力产量、目标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确定总施氮量。3.7

因叶色basedonleafcolour

根据稻茎顶部第3片完全展开的叶片与第1片完全展开的叶片之间的叶绿素含量比色值,作为判断追施氮肥的诊断标准,并据此调节氮素追肥的施用量。

3.8

因品种basedonricevariety

根据水稻品种穗型差异而采取的穗肥施用策略。

4因地力

4.1基础地力产量的确定

2

T/JAASS139—2024

通过长江中下游稻区多个田块试验(含测土配方肥料试验),明确了在不同肥力水平下的基础地力产量(表1)。

表1不同基础地力的水稻产量

地力分类

不施氮区平均产量/(t/hm2)

长江中下游稻区粳稻

4.20

4.95

6.30

长江中下游稻区籼稻

4.60

5.25

6.55

4.2总施氮量的确立

可根据目标产量(Y1)、基础地力产量(Y2)、氮肥农学利用率(AE)三个参数,按照公式(1)确定总施氮量(TN):

………………(1)

式中:

TN——总施氮量;Y1——目标产量;

Y2——基础地力产量;

AE——氮肥农学利用率。

其中公式中的基础地力产量应依据附表1来确定。目标产量可根据如下3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确定:

a)某一品种的最高产量潜力乘以0.85;

b)某一品种的区试产量乘以1.10;

c)根据农户或某一田块的实际产量水平确定。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大面积生产中的粳稻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多在10kg/kgN~12kg/kgN,籼稻品种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