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台湾的开发.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朝台湾的开发--第1页

清朝台湾的开发

清代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统一台湾,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依《马关条约》割让

台湾给日本,共治理台湾212年。在这212年中,台湾社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与大陆汉族

居民不断移入台湾有关。汉人的移入,从初期的10万人发展到后期的320余万人,二百年

间扩增30倍,对台湾进行了全面的开发。在此基础上,清皇朝逐步建立了对全岛的行政统

治。这对台湾的发展及巩固和加强祖国对台湾的主权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土地的开发

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设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统治区域也仅限于府

治一带百余里。府城“规模草创,城郭未筑,官署悉无垣墙,唯编竹为篱,蔽内外而已”①。

凤山、诸罗两县衙署皆附设于府城,知县、佐贰不敢莅境,只在府城遥领县事。其时,“人

民尚未集,田土尚未辟,可居可耕之地,惟台邑左右方百里地耳”②。

清廷为了统治秩序的稳定,担心台湾孤悬海外,易为“奸民逋逃之薮”,自康熙以迄咸

丰同治时期,始终对台湾的开发持消极态度,对人民的开发活动加以种种限制。首先是禁民

渡台,其次是禁入番地,对于已经移居台湾的人民,清廷禁止他们进入高山族居住区,以防

范他们往来接触,萌生动乱。但是,清廷的禁令并不能阻扼内地人民的渡台以及他们对台湾

广漠土地的开发。清廷设禁最严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也正是内地人民移垦台湾的最盛

时期。据《赤嵌笔谈》记载,除厦门——安平是偷渡的总路以外,北起鸡笼八尺门(基隆港),

南至琅娇后湾仔(恒春南湾),东及蛤仔难(宜兰)、钓鱼台(台东秀姑峦溪口),可通行大

小各类船只的近海港口69处,都是人民私渡之处。至康熙末年,他们已经分布于台湾的一

半地区。蓝鼎元写道:“前此台湾,止府治百余里,凤山、诸罗皆毒恶瘴地,令其邑者尚不

敢至,今则郎娇、北穷淡水、鸡笼以上,千五百里,人民趋若鹜矣。前此大山之麓,人莫敢

近,以为野番嗜杀,今则群入深山,杂耕番地,虽杀不畏。甚至傀儡内山、台湾山后、蛤仔

难、崇爻、卑南觅等社,亦有汉人敢至其地,与之贸易,生聚已繁,渐廓渐远,虽厉禁不能

使止也。”①雍正乾隆以后,至者愈多,拓地愈广。清领台湾之初。册载民户12,727户,

人口16,820口;嘉庆十六年(1811)有司汇报全台民户,计有241,217户,男女大小凡

2,003,861口。光绪十三年(1887)编查户口,造报者已达320余万人。移民到台以后,

一小部分从事贸易,绝大部分投入了土地开发。

由于清廷禁止搬携眷属,广大佃户绝大多数都是孤身的成年男性,数十、数百乃至千人

聚居一庄。台湾县“乡间之人至四、五十岁未有室者,比比而是”①。雍正五年(1727)时,

“台湾一府总计,唯中路台邑所属有夫妻子母之人民。北路诸罗、彰化以上,淡水、鸡笼、

山后千有余里,通共妇女不及数百人。南路凤山、新园、琅娇以下四、五百里,妇女亦不及

数百人。”②他们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从事着开发土地的最繁重的劳动。

①郁永河:《裨海纪游》。

②沈起元:《治台湾私议》,《皇朝经世文编》卷34。

①蓝鼎元:《平台纪略总论》,《皇朝经世文编》卷84。

①《台湾县志》卷1《舆地》。

②蓝鼎元:《平台纪略·经理台湾第二畴》。

在广大移民筚路蓝缕、艰苦努力下,台湾土地相继开发,进展极为迅速。清朝设治初期,

北路“流移开垦之众,极远不过斗六门”,康熙四十三年(1704),“已渐至斗六门以北矣”,

康熙四十九年(1710),“又渐过半线(今彰化)、大肚溪以北矣。此后流移日多,乃至日南、

后垄、竹堑(今新竹)、南嵌,所在而有”③。

半线初辟时,还是一片荒原。康熙五十八年(1719),施世榜集流民开垦东螺之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