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先生——中国教育名家列传》观后感2篇.docx

纪录片《大先生——中国教育名家列传》观后感2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纪录片《大先生——中国教育名家列传》观后感

近日,《大先生——中国教育名家列传》纪录片在央视热播,讲述了“人民教育家”于漪、卫兴华、高铭暄和教育名家顾明远、潘懋元、龚全珍等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光辉事迹,让人分外感动。广大党员干部让我们一起研学“榜样传记”,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感悟“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真正跳出思维边框、拥抱无限梦想,以昂扬斗志、饱满热情、十足动力奔赴未来,书写独一无二、熠熠发光的人生篇章。

研学“臣心一片磁针石”的信念,志存高远、心随朗月高飞,主动“登台”拥抱“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奋斗旷野。研学几位教育名家的人生故事,虽然他们躬耕的领域各有不同,或注经释文、或笔耕不辍、或三尺讲台写春秋,但在他们的身上始终有着同样的追求,就是让文化光辉、思想力量传递到更多人的心中,进而汇聚成强国兴业的磅礴合力,他们更以行动诠释了“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的深意。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研学“臣心一片磁针石”的信念,做到志存高远、心随朗月高飞,主动跳脱个人视角去看待工作和事业,始终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多从历史维度、发展角度、国之大局去思考和谋划工作,在人生漫漫路上不断校准“奋斗航向”,用实际行动兑现“为党分忧、为民奉献、为国尽责”的誓言,真正主动登上时代舞台,拥抱“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奋斗旷野。

研学“弦歌不辍育桃李”的境界,甘化春风、情与初心共鸣,勇于“挑担”奔赴“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旷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20世纪50年代,龚全珍随丈夫回到他的家乡,从事乡村教师工作,在这个小小村落,她一待便是六十余载。寒来暑往,她培养了一代代学生,也用爱与温暖感染了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她是儿女的“老师”、却成了学生的“妈妈”,在三尺讲台、在一方沃土,是无私奉献和润物无声伴随莘莘学子成长,不仅改变了无数孩子的命运,更为一个个家庭送去了希望和阳光。广大党员干部当研学“弦歌不辍育桃李”的境界,做到甘化春风、让情感与初心共鸣,始终明白我们无论扎根在哪里,都要心系人民、奋斗为民,把肩头责任挑稳、担实,用实际行动诠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心,真正做到勇于“挑担”奔赴“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旷野。

研学“不为繁华易匠心”的品格,脚踏实地、身伴星辰同行,用心“答卷”成就“满眼生机转化钧”的梦想旷野。无论是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卫兴华,还是作为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的高铭暄,无论是以朴素的初心诠释执着一生教育理想的顾明远,还是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人民教育家”的于漪……光阴流转、初心永恒,在奔赴志向、奔赴梦想的道路上,多少艰难险阻、多少诱惑考验,他们“甘坐冷板凳”,与无数黑夜、朝夕共处,在一方领域成就卓越。广大党员干部当研学“不为繁华易匠心”的品格,做到脚踏实地、身伴星辰同行,主动躬耕在事业中,把平凡的每一天都过得充满意义和价值,始终以更高要求、更严标准砥砺自我,为实现更大跨越、更大突破而倾尽全力,真正用心“答卷”成就“满眼生机转化钧”的梦想旷野。

纪录片《大先生——中国教育名家列传》观后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联合推出《大先生——中国教育名家列传》系列纪录片,展现新时代的教育家风貌。“大先生”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者,照亮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致敬学习教育家精神,从“大先生”的光辉足迹中汲取力量,诚心诚意做人民群众的“小学生”。

追寻“师者匠心,止于至善”的为民之心,永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坚定信念。“我觉得一辈子肩上都挑着千斤重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90多岁高龄的“人民教育家”于漪,秉承“一切为民族”的师者匠心,用一堂堂生动鲜活的语文课帮助学生们涵养品格、启迪心智。为了改变叛逆少年,她邀请学生到家中长住;为了让新入学的孩子感到被重视,她仅凭照片就记住了全班所有学生的名字。她始终坚信,课堂里不该只是教师一个人发光,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是发光体。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更应秉承“大先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为民情怀,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努力解决群众困难。

追寻“师者如舟,千里不殆”的奋斗之力,永葆“重任千钧再奋蹄”的笃行担当。“教育是我的生命,我热爱我的岗位。”全程参与编纂新中国的第一部《刑法典》高铭暄老师,被抽调到刑法起草小组后,他倾注25载光阴,历经38稿撰写、修改和完善,与同事们共同起草完成编纂,实现新中国刑法条文从无到有的蜕变;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开拓者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ilu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