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未成年人犯罪前因研究.docxVIP

心理学视角下未成年人犯罪前因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心理学视角下未成年人犯罪前因研究

?

?

摘要:单一成因不足以令儿童和青少年犯罪,未成年犯罪人群之所以出现反社会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是受到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不同程度的互动影响。从生理遗传的角度探索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他们的先天脾性及智商成长均有关联;从依附理论的研究中得出,未能长期与早期照顾者形成稳定和安全的依附关系的儿童容易出现操行失常问题;在家庭因素中,父母本身的病态心理或婚姻关系、极端贫穷和家庭破裂都是造成儿童或青少年犯罪的温床;在社会系统里,家长、老师、兄弟姐妹和朋辈的负面示范会为未成年人提供反社会行为的机会;扭曲思维或认知谬误以及现代媒体暴力也成为未成年犯罪行为的原因。

关键词:操行失常;反社会行为;风险因素;依附理论;预防

未成年犯罪人群中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其中很大部分的组成人群是青少年群体。因为随着青少年人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参与社会的程度亦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影响的程度也越来越强。笔者从事助人工作接近十一年的时间,在心理咨询室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中接触各式各样的青少年人,他们当中约有7%-10%的人有较严重的品行障碍或性格问题,其中约有3%的青少年人曾做出违法的行为。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有学者形容“青少年是成长与发展的象征”。也正因为青少年人处在成长发育突飞猛进的时候,他们自然也容易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不同程度的互动影响,尤其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般认为,当儿童或青少年做出犯罪的行为,实质上也是一种操行失常的行为。操行失常是一种反社会行为的心理指标,不是指常態的行为,而是一种严重的反社会行为(Kazdin,1997),并且是重复和持续地刻意侵害他人权利(例如偷窃和偷袭他人等)或违反社会规则或规范(APA,2000)的行为。操行失常的人未必一定犯法,但多数儿童或青少年罪犯都会有操行失常。其中,在笔者看来,未成年罪犯的品性未必全然败坏,但做出的行为则有失偏颇,甚至偏离法律的标准和要求,而未成年犯罪行为则是指儿童或青少年干犯刑法的行为。然而,无论是操行失常或犯罪(例如滥用物质、赌博、加入黑社会和辍学)都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生活和成长,令到个人不能成为有责任感、富有生产力、具有正确价值观的成年人,所以非常值得关注。

犯罪行为对于个人、家庭甚至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但笔者接触的大多数未成年罪犯并非本性凶恶之人。然而很可惜的是,他们多数人是在冲动下做出反社会的行为。根据中国香港的一项研究指出,违法的青少年可能有以下特征(LenngFan;,1996):经常做出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包括逃学、撒谎、偷窃和打架,寻求刺激和容易冲动,崇尚暴力,社交关系差,低自尊,学业失败,

不被双亲理解,社交孤立,不能从对方的观点看问题,情绪不稳定,不愉快,不少操行失常的青少年同时有滥用物质,过度活跃失常。

学者经调研发现,操行失常的男性较常打架,偷窃,破坏公物和违反校规等,而女性多采用间接、语言和关系方面的暴力,包括:挑拨离间,毁坏他人名誉和孤立他人等(Loeberetal.,2000)。操行失常的女性会有较多以下的行为:撒谎、逃学、离家出走、滥用物质和卖淫(APA,2000)。操行失常是一系列具破坏力的行为,会带给生活其它领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例如学业成绩较为逊色(有学习障碍、留班和辍学)和人际关系差(被老师或朋辈疏远、社交技巧差)等(Vitaro,Brendgen,Tremblay;,1999)。研究结果显示,20%至25%操行失常的学童同时是学业成绩较逊色的(Fricketal.,1991)。从笔者的临床工作中同样发现,操行失常的青少年人对权威人士如父母或老师抱持负面、违抗、不服从和含敌意的行为或态度,权威人士对他们的行径和态度亦产生不适应或厌恶的心理,甚至采取对立的措施,形成关系上的恶性循环。再者,操行失常的儿童及青少年,同时患有其它精神失常是一个颇为普遍的现象,大约70%有操行失常的青少年有身心失调症状(即医学上不能解释的身体症状)例如头痛和肚痛等(Masietal,2000)。另外,在冰岛的一项长期研究指出,如果青少年在14岁时已有反社会行为,到17岁时他们成为烟民(即每天吸烟)、滥用物质和酗酒的机会甚高(AdalbjarnardottirRafnsson,2002)。我们可以大胆猜测,滥用物质与操行失常亦是相互影响。

在西方社会,只有9.7%至18.5%青少年承认自己从来没有做违法的行为,16%至33.5%承认曾经偷窃,15.8%至29.5%则承认曾犯暴力行为(Junger-Tasetal.,1994)。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在青少年期出现的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均会持续到成年期。因着西方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普遍性,我们国家也必须关注儿童与青少年人群的精神状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王水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前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