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docxVIP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

《爱莲说》(知识梳理)

《爱莲说》(知识梳理)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常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我们常说的“托物寓意”。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来南康(今江西星子县)任南康知军。他清廉正直,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南康后,在知军衙门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每当公余饭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于是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爱莲说》。

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蔓(màn)

亵玩(màn)噫(yī)颐(yí)鲜有闻(xiǎn)隐逸(yì)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之]助词,的。[蕃]多。

译文: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原文: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独爱菊花,常在诗中咏菊。

[独]只。

译文: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原文: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介词,从。[甚]:很,十分。

译文: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爱牡丹。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第一人称代词,我。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下一个“而”同此。

[染]沾染,污秽。

[濯]洗。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清,清澈,与“浊”相对。涟,水波。

[妖]艳丽。

[中通外直]这里描写的是莲的柄。通,畅通,贯通。直,不弯曲,挺直。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

[远]遥远,指空间距离大。这里用作动词,传得远,远播。

[益]副词,更加。

[清]清香,清芬。

[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竖立。

[亵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语气词。

译文: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的挺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原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谓]说,这里的意思是认为。

[之]助词,的。下文的两个“之”同此。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和肯定。下文的两个“也”同此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原文: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噫]叹词,表示感慨。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下文的两个“之”同此。

[鲜]少

[闻]名词,传闻,见闻。

译文: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传闻。

原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同]相同,一样。

[何]疑问代词,什么。

译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原文: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

[乎]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动词之后,表示状态,相当于“然”。

[矣]语气词,表感叹,相当于“了”。

译文: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作者通过描写莲花的生存环境,外形,香气,风度来赞美莲花高洁雅直的君子之风度,同时描写了菊花和牡丹,以植物来喻人,表达对菊花隐士者的遗憾可惜之情,和对追名逐利的牡丹富贵者的厌恶鄙弃之情,抒发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1.托物言志。

文章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骨,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映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

2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

作者在文中着意写莲花,但他不是静止孤立地描写,而是通过对比、衬托,烘云托月般展现莲花高洁傲岸的品格。如文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大白艺dadd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