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ocx

中国六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2005年中国六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

??

?

?

?

?

?

?

?

???

?

?

?

?

?

文化产业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它与工业部门一样使用同类生产和组织模式。人们对精神消费需求的增长促动了这一经济形态的产生,从而使这些产品的象征价值远高于其实用目的。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文化产业形成的条件是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产业和商业流水线上被生产、再生产、存储或者分销。也就是说,发展文化产业主要是一种基于经济考虑而非文化发展考虑的策略。

虽然文化产业发展到今天,推动经济发展仍是其主要目的,但文化产业的概念获得了更多的扩展,它涉及的不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更是整个社会环境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开始关注“产业”以外更深远的意义。澳大利亚研究者约翰·辛克莱(JohnSinclair)曾指出,通过文化产业提供的概念和符号,可以思考和交流存在于社会模式、群体的定义和认同、社会价值和理想的加强及社会变革的经验之间的种种差异。泰比奥·威瑞斯(TapioVaris)则认为文化产业不仅仅只是物质技术的生产,而且还是主流政治及社会经济系统的枢纽部分。[1]而对于参与21世纪全球竞争的城市来说,要想在全球变迁和势力重组过程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具备有创造力的文化——再思考的能力,远大的抱负,宽容的氛围,鼓励工商企业家集群并为他们提供机会,具有提供高质量社会环境的都市规划的品位和敏锐等等。无论是发展“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创意工业”还是“版权产业”,它们都是以知识运用和激发创造力为核心的,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文化产业也逐步被各个城市提上发展日程。从国际经验来看,文化产业具有空间集聚的特征,目前尽管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刚刚起步,但在一些特定的城市空间已初步形成集聚效应。所以,我们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和香港等六个城市作为我们研究国内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对象。通过比较研究,挖掘文化产业潜在的优势以及蕴涵其中的新理念,了解目前国内进行文化产业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国内城市的比较和与国外经验的对照,对作为政策的文化产业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对文化产业的不同理解

长期以来,文化产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为人所意识。在经济起飞阶段,一切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在主流意识形态中表征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即便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文化的商业化仍保持极为谨慎的态度。随着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文化产业开始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主流话语中。但当时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还主要是一种呼吁,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措施并不多,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在很长一段时间未上升到地方的最高决策层。1992年,文化产业在深圳就开始引起政府的关注,1995年的深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拓展文化产业,走产业化道路,但从1990~1998年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没有出现“文化产业”概念。北京在90年代中期就提出文化产业这一命题,但很长一段时间主要还是处在调查研究的层面。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经历。

文化产业真正引起各地的重视,是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之后,但在各个地方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的理解,各地对文化产业涉及的范围和门类没有统一的看法,大都依照各自城市发展形势而厘定。

北京制定“十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时列出的行业有广播电视业,电影业(含放映),音像业,出版业(含电子出版业),书报刊批发零售业,艺术演出业,娱乐服务业,摄影、扩印业,文物保护及利用业,艺术品拍卖业,图书馆档案、信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用品制造业,体育业,广告业,会展业,咨询业,装潢装饰业,艺术教育培训业,群众文化业,版权贸易业等20个。[2]上海2001年研究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时,将文化产业划分为制造业、零售业和服务业三大块,印刷厂被纳入文化产业制造业。[3]2002年制定的《广州市文化产业“十五”发展计划》将文化产业的主要行业分为音像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演出业、影视业、艺术品业、美术设计业、文化会展业、文化信息业和文化中介业、文化娱乐业等10大门类。[4]2003年深圳建立《深圳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将文化产业理解为“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及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将深圳市文化产业的统计范围具体分为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音像业、文化艺术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社会文化娱乐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广告业、创意设计业、会展业、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等12类。[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39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