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水抢险-河道堤防工程-1726401471425.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渗水抢险;渗水也叫散浸、散渗,是堤防在持续高水位作用下,江湖河水通过堤身向堤内渗透、在背水堤坡下部及堤脚附近地面渗出的现象

出水点叫出逸点

显著特征:出逸点附近土壤表面湿润、湿软或有纤流;渗水险情产生的原因;方法观察或手摸脚探

白天巡查时容易发现,渗流能直接从表面看得到

夜间巡查感观判别(一是土质松软,踩踏陷脚;二是手电灯照之反光)。

晴天情况下若堤防背水侧某处土壤明显潮湿、湿软或有积水,应注意详细观察和检查,如积水是否增加、是否有流水,或将潮湿处做成小土槽,察看槽内是否有积水,以分析判断是否有渗水。;雨天应注意观察和探试水量、水色、水温等,以分析判断是否有渗水现象;如有渗水现象,可从渗水量、出逸点高度和渗水的浑浊情况等三个方面判别渗水险情的严重程度。

堤背水坡渗水严重或渗水已开始冲刷堤坡,渗水变浑浊,则有发生流土的可能,说明险情正在恶化,必须及时进行处理,防止险情的进一步扩大。

若出逸点较高(黏性土堤防不能高于堤坡的1/3;而对于砂性土堤防,一般不允许堤身渗水),则易产生堤背水坡滑坡、漏洞及陷坑等险情,应及时处理。;原则:临水侧截渗防进水,背水侧导流引渗水

在抢护前,应先清除渗水边坡上的杂草、软泥、树木等杂物,以提高抢护效果。

在渗水堤段背水坡脚附近有深潭、池塘的,抢修时宜在背水坡脚处抛填块石或土袋固基,以免堤基变形而引起险情扩大。;;;;;;;;;;谢谢观看;管涌抢险;管涌抢险;地基渗透破坏:在一定渗流作用下,堤防下游坡脚附近或坡脚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地面(包括潭坑、池塘或稻田)发生的翻沙鼓水现象。

管涌,又称泡泉:砂性土(多为砂砾石)中的细颗粒通过粗颗粒之间的孔隙逐渐被渗流带出,出水口处形成小泉眼或沙环,随着流失颗粒的增多,使渗流流速增加,进而使较粗颗粒也逐渐流失,若任其发展可形成贯穿的通道。

流土:在黏性土或颗粒均匀的非黏性土中,渗流产生的浮托力超过覆盖的有效压力时,渗流出口局部土体表面被隆起(又称牛皮包或鼓泡)、顶破或击穿,使出口附近部分土体中所有颗粒同时被带走,出口局部形成洞穴、坑洼。

;管涌险情产生的原因;管涌的特征及识别方法;管涌一??发生时多呈孔状出水口冒水冒沙,出水口孔径大小不一,有小如蚁穴,大的可达几十厘米。个数少则出现一两个,多则数十个,出现冒孔群或称泡泉群,冒沙处形成“沙环”,又称“土沸”或“沙沸”。

管涌发生在坑塘,水面将出现翻沙鼓泡,水中带沙色浑。随着大河水位上升,高水位持续时间增长,挟带沙粒逐渐增多,沙粒不再沿出口停积成环,而是随渗水不断流失,相应孔口扩大。

流土多表现为地面土皮、土块隆起(牛皮包)、膨胀、浮动和断裂等现象。

检查方法主要是在背水堤脚、地面用脚在水下试探,感觉水温变凉,即应深入检查是否有漩涡或冒水(清水或带褐色水)现象。夜间风雨交加,看不清时,用手电照明巡查涌泉,含沙者为浑涌,无沙者为清涌。;处置原则:导水抑砂

抢护时选用符合反滤要求的滤料镇压

管涌口切忌使用不透水的材料强填硬塞,以免截断排水通道,造成渗透坡降加大,导致险情恶化。

反滤围井法

无滤围井法

反滤铺盖法

透水压渗法;(1)反滤围井;;;;;(2)无滤围井(养水盆);;;(3)反滤铺盖法;;;;;谢谢观看;漏洞抢险;漏洞抢险;漏洞是在堤防背水坡及坡脚附近出现的横贯堤身或堤基的集中流水孔洞(通道)。

特点:

常为压力管流,

流速大

冲刷力强

险情发展快;漏洞险情产生的原因;漏洞又分清水漏洞和浑水漏洞。

清水漏洞是在高水位、堤坡陡、偎水时间长、透水性大的堤段,渗水在背河堤坡的薄弱处(如已有孔洞)集中流出,即漏洞伴随散浸出现,此时渗水尚没有带出堤内土颗粒,其危险性比浑水漏洞小,但如不及时处理也可能演变成浑水漏洞,同样会造成决口危险。

浑水漏洞有的是由清水漏洞演变而来,有的是因为堤内有孔洞而使洪水直接贯穿流出,流出浑水或由清变浑,均表明漏洞正在迅速扩大,如不及时抢堵或抢护不当,堤防随时有发生陷坑、坍塌甚至溃决的危险。;;;;;(2)背水滤导;谢谢观看;风浪抢险;风浪抢险;风浪险情产生的原因;原则:削浪抗冲

方法:漂浮物消浪和增强临水坡抗冲能力两种方法。;;;;;;谢谢观看;裂缝抢险;裂缝抢险;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产生的原因;原则:判明原因,先急后缓;裂缝的抢护方法;裂缝的抢护方法;谢谢观看;陷坑抢险;陷坑又称跌窝,是指在持续高水位或大雨情况下,在堤顶、堤坡、戗台及坡脚附近突然发生局部下陷而形成的险情。;陷坑产生的原因;原则:抓紧翻筑抢护、防止险情扩大

(1)堤顶陷坑抢修。翻筑回填。

(2)临水坡陷坑抢修。

当陷坑发生在临水侧水面以上时,翻筑回填

当陷坑发生在临水侧水面下且水深不大时,采用修筑围堰方法进行抢修;

当陷坑发生在临水侧水面下且水深较大时,用土袋直接填实陷坑,待全部填满后再抛黏性土封堵、外坡

加宽。

(3)

文档评论(0)

vermonth155-2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ppt课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613506700006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