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法实施效果分析.docxVIP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法实施效果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法实施效果分析

?

??

?

?

?

?

?

?

?

???

?

?

?

?

?

前言

血液透析是目前维持肾病病人生命的常用方法,建立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是否成功的关键一步,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具有寿命长,并发症少,安全方便等优点,所以临床上经常使用这种方法[1]。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与手术方式、血管情况及穿刺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穿刺方式能够减少病人的痛苦,还能提高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病人相关并发症的发作概率[2]。目前,我国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有绳梯穿刺方法和钝针扣眼穿刺技术,绳梯穿刺的方法在我国使用时间较长,技术相对成熟,但是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受病人体型影响较大,但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其优势尚未发掘出来。本篇文章将探讨绳梯穿刺方法与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并发症的影响。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7年8月~2019年8月接受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名,把100名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人,实验组男20人,女30人,年龄21-81岁,平均57.68±5.65岁,对照组男30人,女20人,年龄24-84对,平均60.35±4.6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精神正常,沟通能力正常;(3)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出标准:(1)妊娠期、哺乳期妇女;(2)患者并发器质性病变;(3)患者拒绝配合治疗。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锐针绳梯法穿刺,穿刺区域在静脉和动脉之间,间隔穿刺需要改变穿刺位置,两个穿刺点之间间隔为0.5-1cm,护理人员记录绳梯式上机时间和健教次数。

实验组使用钝针穿刺法,在形成隧道期间,选择距离内瘘吻合3cm处穿刺动脉,动静脉穿刺距离不得小于8cm,且要避免刺到关节连接处。穿刺前先使用锐针16号在同一穿刺点、同深度反复穿刺8-12次,当皮下形成固定隧道后,再使用钝针穿刺,若穿刺一次未成功,则需要重新选择穿刺位置。穿刺固定时尽量一次固定完成,以减少皮肤瘙痒等不良症状。钝针穿刺过程中,需要使用生理盐水稀释并清除血痂,然后将钝针从穿刺点慢慢送针。

观察组和实验组的穿刺工作均由具有5年以上经验的护士实施,且全程由护士长监督。

1.3治疗效果评定

护理人员详细记录两组的穿刺成功率、VAS评分等穿刺效果及穿刺出血点、穿刺点红肿等不良事件疼痛评分使用。VAS标准,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明月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使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实验的结果数据进行计算,计量资料取t检验,计数资料取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的疼痛评分、穿刺成功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血栓形成率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

表1两组穿刺方法对比

组别

n

VAS评分(分)

穿刺成功率[例(%)]

止血时间(min)

血栓形成率[例(%)]

实验组

50

1.11±0.86

40(80.0)

5.85±1.25

10(20.0)

对照组

50

3.55±1.05

20(40.0)

11.33±3.36

0(0.0)

X2

8.254

3.366

7.586

5.365

P

0.014

0.024

0.005

0.025

通过两组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发现实验组的穿刺点出血、出穿点红肿和穿刺点感染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2。

表2两组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n

穿刺点出血

穿刺点红肿

穿刺点感染

实验组

50

2(2.0)

2(2.0)

2(2.0)

对照组

50

21(21.0)

21(21.0)

23(23.0)

X2

7.256

7.352

8.624

P

0.006

0.007

0.005

3.讨论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能够顺利展开的关键一项,血管通路功能的好坏对血液透析病人治疗效果及生命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3]。动静脉内瘘是现今血液透析病人应用最为普遍的血管通路,但是随着血液透析病人治疗时间的延长及病人年龄的增加,而且病人常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病人血管弹性下降,使⑥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更加困难,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越来越高。相关研究表明,合适的穿刺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病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增加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减少病人痛苦。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绳梯穿刺和钝针扣眼穿刺,绳梯穿刺需要病人拥有良好的血管弹性,才能有良好的效果[4]。钝针扣眼穿刺法由于需要多次进针,而且要求每次进针深度及角度相同,技术含量较高,但

文档评论(0)

152****75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