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进展.docxVIP

移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进展.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移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

??

?

?

?

?

?

?

?

???

?

?

?

?

?

2010年,全球手机用户占总人口的78%,手机信号覆盖面积达90%,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的29.7%,移动宽带用户占12.6%[1]。截至201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增至3.18亿,成为网民规模(4.85亿)的主体[2],3G基站总数达到71.4万个,3G用户总数达到7376万[3],说明以移动设备、无线网络为代表的移动信息技术在社会应用中不断普及。如果将老的信息技术(收音机、电视、固定电话)向新的信息技术(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及互联网)转变称为信息革命的第一阶段,那么,移动信息技术(Mobile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MICTs)的出现和应用就是信息革命的第二阶段。Kellerman(2010)将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基本通信设备(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信息系统(互联网和短信服务(SMS))、传输系统(无线保真技术(Wi-Fi)和3G系统)、高端设备(3G手机、上网本和平板笔记本电脑)。[4]

空间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近3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空间的影响成为地理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以电信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场所方法(CP)、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从空间类型[5]、城市体系[6]、经济空间组织[7]、居民行为[8]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固定信息技术相比,移动信息技术在更大程度上放松了对空间的束缚,移动设备的爆炸式增长、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无线基础设施建设和移动宽带服务进一步加剧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之间的融合、互动。为了了解移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空间研究会发生哪些变化,本文重点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全面梳理西方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希望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转变

研究范式是研究方法、研究思维的集成,也是概念、方法和科学体系,科学发展遵循“前范式—范式—范式竞争—范式更迭—新范式”的模型。[9]在移动信息技术影响下,各种流的速度和强度比以往更强大,尤其是信息流强化了人与场所的流动性,新形式的“虚拟”和“想象”流动正在出现,并与物理流动相结合。手机作为一种新技术应用,其互动和通信的新方式涉及流动状态,因此,手机的使用在范式转型中起重要作用。Sheller(2006)在社会科学领域提出“新流动范式”(NewMobilitiesParadigm),从“位移范式”(DisplacementParadigm)到“新流动范式”均强调无处不在的网络覆盖,注重移动信息技术与流动性之间的衔接关系。[10]在流动性范式的重新配置中,时空观念被改变,场所、行为和人们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行为可以不按照时间线性排序,行为与其发生场所不再固定不变。

移动信息技术既是新的研究手段,又是研究对象,促使地理学研究方法更加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及相邻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借鉴。研究方法由早期的手机会话分析(ConversationAnalysis,CA)方法转变为利用GPS方法、时空日志方法、“网络研究”方法、反距离权重差值法(InverseDistanceWeight,IDW)和核密度差补法(KernelDensityInterpolation,KDE)等进行空间分析。“时空日志”方法可以是文字、图案或数字,记录受访者的时间、地点、行为活动等,与GPS相比研究周期较长,分析精度也有限。通过网站、多用户探讨组以及使用计算机模拟的“网络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网络场所方法”(CP)和“网络空间方法”(CS),[11]其中,“网络场所方法”是利用有形的基础设施来分析“虚拟”的城市间的联系,“网络空间方法”是建立在万维网结构的基础上,如超链接和搜索引擎的结构,关注信息在城市间、城市内部的生产、传播、消费产生的重要影响。

同时,出于安全和隐私的考虑,基站数据、网络运营商或官方统计部门的标准统计数据都很难获取,或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一些数据公布时已经过时,影响到了研究者使用以移动信息技术为基础指标开展研究的积极性。因此,基于手机、LBS、GPS的移动定位数据变得尤为重要,移动定位被视为城市空间研究的信息资源。移动定位数据来源有两种,一是使用移动追踪手机,根据无线电波确定区位;二是数据自动存储在移动运营商的自动存储数据库。随移动定位而来的新数据预示着方法论上的革命,研究周期将缩短,分析精度也将有所增加。

二研究内容

移动信息技术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的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同时,加剧二者的融合、互动。可视化研究突破了网络空间的研究瓶颈,丰富了研究内容,而实体空间则在世界、区域、城市层面受移动信息技术的影响。

文档评论(0)

136****61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