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视野谋划制造强国之路(实现更高水平的走出去成为更多领域的领跑者).pptx

从全球视野谋划制造强国之路(实现更高水平的走出去成为更多领域的领跑者).ppt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现更高水平的“走出去”成为更多领域的“领跑者”汇报人:XXX时间:XXX从全球视野谋划制造强国之路

目录二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与优势三新阶段制造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四塑造制造强国新优势的思路与实践路径五关于制造强国的几点思考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与制造大国的由来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与制造大国的由来一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与制造大国的由来40多年来,改革开放政策成就了我国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回顾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全面、准确地看待我国的制造业。纵观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从局部示范到全球推进、从实体经济到金融领域、从低端分工到中高端分工、从主要依靠引进技术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开放的政策促成了我国制造业的崛起,从国际上的“跟跑者”逐步走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形成了制造业广阔的领域、谱系和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优势。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与制造大国的由来我国对外开放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是1978年到1991年。在这一阶段,我国于1979年与美国建交,不断改善和发达国家的关系,为外资的直接进入打造有利条件。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政策也改善了海峡两岸的关系,为台商到大陆投资奠定了基础。我国不断推进特区建设、进口先进设备,形成了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自然资源产品出口下降,以服装、鞋袜、体育用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上升,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人数翻了一番。是1992年到2001年。这一阶段的主要政策基础是推行市场改革,基本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框架,更有利于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在外贸体制改革方面,我们开放了外贸的经营权。在外汇管制体制方面,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浮动的汇率惯例体制,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格局在这一阶段已基本形成,从沿海、沿江、沿边到内陆不断拓展。同时,我们还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并建设了相对保障机制。在这一阶段,我国制造业也随着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加速发展,进入了全球布局的产业链价值链中。我国抓住机遇承接了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了加工贸易,逐步融入了国际分工体系。此时,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出口由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为包括更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内的所有产业。从1994年开始,我国外贸呈现稳定的顺差状态。第二阶段第一阶段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与制造大国的由来是2002年到2012年。在这一阶段,我国加入了WTO,进入了多边贸易体制之内,国外的市场也向中国打开。改革开放扩大了市场准入,开放了金融、电信、建筑、分销、法律等服务领域,制定、废止、修订了3000余件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由此可见,开放对改革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国际资源和国外市场,即进出口快速增长,缓解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供需两端约束,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供给端约束。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是从2013年到现在。在这一阶段,我国对外开放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自贸试验区政策、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搭建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平台。无论是对全球贸易投资的影响,还是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等指标来看,我国的发展在发展中国家中居高位层次,部分指标甚至不逊或超过发达国家。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有所下降,主要目标从“高速度”变为“高质量”。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开始出现下滑,主要集中在纺织和服装领域,而高技术产品出口则出现增长。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历史,及其对制造业各方面起到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我们看清“来时的路”。也只有看清了“来时的路”,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全面、客观地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掘未来的发展潜力。

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与优势二

我国制造业的基础与优势主要有六大方面:显著的制度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国际链接的节点优势以及高水平的平台优势。二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与优势

二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与优势(一)显著的制度优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党中央的权威领导保持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党中央坚持开放不动摇,最大限度消除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疑虑,有效保护了开放成果,使开放能够稳步前进。(二)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当前,我国已形成非常明显的制造业集群效应优势,即强大的制造能力和高效的供应链优势:一是产业体系完备,即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00多个工业小类

文档评论(0)

nilu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