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业增长目标和制约因素的分析.docx

对工业增长目标和制约因素的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对工业增长目标和制约因素的分析

?

??

?

?

?

?

?

?

?

???

?

?

?

?

?

目前中国GDP的构成中,工业约占44%。在通常情况下,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比GDP增长率高2~4个百分点。1980~1996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10.14%,其中工业创造的GDP增长率比全部GDP的增长率高出2.06个百分点。但是每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业增长与GDP增长的相关关系都有较大的差别。例如1981~1985年的“六五”时期,工业年均增长率(9.9%),比GDP的年均增长率(10.7%)低0.8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工业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的调整和整顿。1980~1981年工业出现低增长的局面,但“六五”时期,以农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出现了平均每年增长8.2%的超常规增长的情况,第三产业平均每年增长了15.2%。1991~1995年的“八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2%,工业年均增长17.6%,后者比前者的增长高出5.6个百分点,也属于超常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在“八五”时期,第一产业增长率只有4.1%,第三产业年均增长9.9%,此间,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急剧扩大,拉动了工业的高速增长。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增长和结构演变的格局都将出现与以前有很大不同的特点,工业发展的条件、环境和任务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从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看,中国工业高速增长的局面基本结束,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也不可能出现超常规的增长。如果要实现GDP增长7~8%的目标,工业的增长率应达到9~10%。

1981~1996年,中国工业已连续16年高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2.2%,其中1991~1996年平均每年增长16.8%。实现这种连续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4点,一是经济运行方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二是长期的短缺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工业的增长;三是由于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平均每年递增14.1%;四是大批剩余劳动力转向以乡镇工业为主导的非农产业,乡镇工业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九个五年计划开始以后,中国工业增长的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或转折,其基本特点和趋势是:工业的发展从以数量扩张为主转向以提高素质为主的新阶段,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快速或中速增长,即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将从12%以上回落到10%甚至更低。即使不发生东南亚金融危机,工业增长速度也不可能继续保持12%以上的高速增长的局面,作出这种判断的根据是:

第一,到“八五”末期,中国工业的主要产品产量大多数已进入世界前列,赶上或接近世界主要的工业发达的大国。从总量上考察,可以说中国工业发展数量赶超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但人均占有的工业产品产量,中国仍然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的大国。

如果以达到发达国家人均工业产品消费量为目标,那么中国工业数量扩张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但是必须看到,从中国人口、资源、环保等角度看,在需要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产业领域,要以达到美国人均消费量为发展目标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找到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消费模式,既能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又能有效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其出路只有一条,就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素质。

第二,工业品市场供求状况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由长期的短缺转向相对过剩。目前主要工业品生产能力利用率比较充分的占36.1%;生产能力利用严重不足,闲置1/5~1/3的占27.2%,闲置一半的占18.9%,大多数产品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到1998年6月底,据统计的613种消费品中,供求平衡的占67%,供大于求的占33%。生产资料也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这些情况表明,今后中国工业增长以上新项目为主导的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的空间将日益缩小,而转向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为主导的增长,特别是在加工工业生产能力基本饱和的情况下,新上加工工业项目的范围和机会将显著减少。

第三,乡镇工业高速增长的局面已发生变化。乡镇工业的增长速度已逐步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受到了抑制。1980~1996年,乡镇工业已吸纳了7000万农业劳动力,乡镇工业创造的产值已超过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1992~1996年乡镇工业增长率分别为33%、35%、25%、15%和21%。但1997年,乡镇工业增长速度仅为12%。这种下降带有客观必然性,今后中国乡镇工业的发展将很难再现“八五”时期高速增长的局面。这是因为:①随着农产品价格的逐步提高,工农业产品剪刀差逐步缩小,乡镇工业试图获取剪刀差所形成的利润的条件已发生了变化;②工业品相对过剩,市场空档减少,使乡镇工业寻找市场空档的机会减少了;③乡镇工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后,乡镇工业装备一

文档评论(0)

134****8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