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精神病学(人卫·第8版)》同步课件:第12章 分离障碍(共45张PPT).ppt.pptx

中职《精神病学(人卫·第8版)》同步课件:第12章 分离障碍(共45张PPT).ppt.pptx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分离障碍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第三节分离性遗忘第四节人格-现实解体障碍第五节分离性身份障碍

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分离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分离障碍诊断要点及临床表现。分离障碍的发病机制;分离障碍的治疗原则。

概述第一节

引言1.概念的变化分离障碍(dissociativedisorder)在中国既往翻译为癔症(hysteria)。ICD-10里修订为分离(转换)障碍(dissociative(conversion)disorder)。ICD-11称为分离障碍。2.共同特征患者非自主地、间断地丧失部分或全部心理-生理功能的整合能力,在感知觉、记忆、情感、行为、自我(身份)意识及环境意识等方面的失整合,即所谓的分离状态;分离障碍的症状不是由于药物或物质的直接作用或影响,如戒断反应;也不能被另一种精神和行为障碍、睡眠障碍、神经系统或其他健康状况所解释,也与当地的文化、宗教不吻合。3.流行病学特点女性多见,男性少见。大多数35岁前发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遗传家系研究发现男性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2.4%,女性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6.4%。单卵双生子和双卵双生子的研究没有发现同患分离障碍者。2.脑结构和功能分离性障碍患者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减少,前额叶功能下降等,但这些改变缺乏特异性。3.心理因素对应激性事件的经历和反应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幼年期的创伤性经历:精神、躯体或性虐待。人格特质:有暗示性、情感性、自我中心性、表演性、幻想性特征的个体易患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落后、经济状况差患病率高,文化程度低,生活在封闭环境者易患病。特殊文化环境中特殊表现:我国南方发生的缩阳症(KoroSyndrome)。文化程度及生活环境:文化程度较低的个体比文化程度高的个体更易患病;生活在封闭环境(如边远地区)中的个体比生活在开放环境(如大都市)中的个体更容易发病。5.相关理论解释心理防御机制(原发获益):个体将意识中的无法调和的冲突阻抑到潜意识中,然后将冲突分离,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避免了个体主观的苦恼。行为主义(继发获益):患者将自我出现的症状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形成条件联系,然后形成自动化反应,使症状持续存在,可得到周围社会人际环境的“继发获益”。

二、临床分类及临床特征(一)临床分类DSM-5分类ICD-11分类1.分离性身份障碍2.分离性遗忘症3.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4.其他特定的分离障碍(1)混合性分离症状,慢性和反复综合征(2)长期和强烈胁迫性说服所致身份紊乱(3)对应激事件的急性分离性反应(4)分离性恍惚1.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2.分离性遗忘3.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4.恍惚障碍5.附体性恍惚障碍6.复杂分离性侵入障碍7.分离性身份障碍8.其他特定或未特定的分离障碍

1.多青年期起病,常急性起病,症状复杂多样;但就同一患者而言,症状相对单一,反复发作症状相对重复;2.起病与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直接的压力、刺激、他人暗示或自我暗示又发,反复发作者可通过回忆、联想、面临相似处境等方式诱发;3.部分患者具有表演型人格特征,或可诊断表演型人格障碍;4.患者对疾病常常缺乏自知力,不主动求治,对症状“泰然漠视”,更关注他人对其疾病的态度,有“继发获益”的可能;5.共病现象突出,常常与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酒依赖等共病。二、临床分类及临床特征(二)临床特征

1.对症状要积极关注,治疗过程中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2.寻找诱发、维持、强化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并在治疗过程中将心理社会因素与患者的症状进行“分离”;心理治疗的重点在于引导患者进行正常生活,增加应对生活事件的能力;症状治疗可使用催眠、暗示、家庭或团体治疗等方式,精神症状应对症使用相应的精神药物治疗。3.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形成医疗联盟,形成共识,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成长。三、治疗原则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第二节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dissociativeneurologicalsymptomdisorder)既往称为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dissociativemotorandsensorydisorders)。1.概念一、概述2.重要特征临床症状类似神经系统损伤,但查无实据。

二、临床表现1.总体特征患者呈现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不能用目前所知的神经系统障碍或其他健康相关功能障碍解释,也不伴其他的分离障碍如分离性身份障碍。2.常见类型(1)痉挛和抽搐(seizuresorconvulsions)假性癫痫发作,类似于癫痫发作的状态,但没有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和相应的EEG改变,常于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时突然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96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