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pdf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9

一、概述1

(一)疾病特点及治疗现状1

(二)目的及适用范围2

二、临床研发的整体考虑2

(一)治疗目标3

(二)研究人群3

(三)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和类型6

三、临床药理学研究8

四、探索性临床试验9

五、确证性临床试验10

(一)不同治疗目标药物的试验设计10

(二)有效性评价指标15

(三)有效性评估的工具19

六、安全性评估23

(一)神经系统不良事件24

(二)精神系统不良事件25

(三)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25

(四)长期安全性25

七、与监管机构沟通26

八、参考文献26

1

2

3一、概述

4(一)疾病特点及治疗现状

5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

6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渐进性记忆障碍及认知功能丧失伴日

7常生活能力下降和行为改变为特征,是全球需应对的重大公

8共卫生领域疾病之一。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

9《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21年报告》,全世界约有4100万AD

10患者。有文献报道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约有983万

11AD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AD发病率和患病率可

12能将逐年增加。

13AD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相关的假说包括:β-淀粉

14样蛋白(β-amyloid,Aβ)级联假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假说、

15Aβ和脑血管异常的相互作用、神经炎症假说、氧化应激假说

16及遗传相关假说等,其中Aβ级联假说在药物研发中一直处

17于较为重要的地位。AD的主要病理特征为Aβ沉积形成神

18经炎性斑块、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

19及神经元缺失和胶质细胞增生等。

20传统的AD治疗药物主要为症状治疗药物,包括胆碱酯

21酶抑制剂和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等,近年来获批上市的新靶点、

22新机制药物包括仑卡奈单抗和甘露特钠等,目前仍存在迫切

1

23临床需求。

24(二)目的及适用范围

25本指导原则旨在为AD不同疾病阶段的治疗药物临床试

26验提供技术建议,适用于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的药物

27研发。AD的精神行为症状通常被视为单独的适应症,必须

28进行单独的试验,本指导原则不适用该适应症的药物研发。

29本指导原则主要讨论临床试验设计的重点关注内容。应

30用本指导原则时,还请同时参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31(GCP)、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和其他国内

32外已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

33本指导原则仅代表药品监管部门当前的观点和认识,不

34具有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力。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

35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与更新。

36二、临床研发的整体考虑

37AD是一个连续的疾病谱已成为共识,大致可包括临床

38前AD/认知未受损AD阶段、AD痴呆阶段,以及介于两者

39之间的中间阶段(具体参见“临床分期”章节)。既往的AD治

40疗药物临床试验主要针对已表现出典型痴呆症状的阶段,目

41前认为AD具有漫长的症状前阶段,在症状发生前10-20年

42就可出现AD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学改变,故可能有机会在AD

43疾病过程的非常早期进行干预。

44基于不同的AD临床分期、预期的治疗效应和产品开发

2

45目标,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技术要求有所区别,因此,通常

46应结合药物的作用机制特点和临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hk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