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道德与法治研究论文:新课标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实践--第1页
道德与法治研究论文:新课标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实践
摘要:学科实践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基于新课标要求和实践经
验,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实践有三条路径:基于案例教学的前学科实践
路径,重在知识生成;基于活动探究的准学科实践路径,重在体验感
悟;基于社会实践的真学科实践路径,重在知行合一。三条路径并没
有高低优劣之分,共同指向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新课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科实践
当前,学科实践成为教育热词,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所谓
学科实践,是指具有学科意蕴的典型实践,即学科专业共同体怀着共
享的愿景与价值观,运用该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
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新颁布的《义务教
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
一方面是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另一方
面是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
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从本质上来讲,学科实践是一种有效整合学科教学与实践的学习方式,
是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有效路径。具体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义务教
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教学
建议部分,也提出要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道德与法治
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
显性课程相结合。在未来落实新课标的进程中,学科实践是教师理解
道德与法治研究论文:新课标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实践--第1页
道德与法治研究论文:新课标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实践--第2页
新课标的关键视角,也是改进教学的重要突破口。按照新课标中教学
建议部分的要求,基于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的
三条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前学科实践路径、准学科实践路径和真
学科实践路径,三条路径围绕“实践”这一核心,形成由外向内的同心
圆。需要指出的是,三条路径的划分只是依据教学与实践的关系远近,
并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三条路径互相配合,共同实现包括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在内的核心素养培育。
一、注重案例教学,生成学科之知
新课标强调学科实践,并不是要否定学科知识的价值,也不是要
走向只重实践的另一个极端,而是要改变学科教学中“重知轻行”的现
状。教师既要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又要突出实践行为的转化,实现
学科知识与学科实践的良性互动。所以,强化学科实践的重要前提就
是打牢基础知识,抓住核心概念,教师可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生成
学科之知。案例教学是教师以具有鲜明代表性的案例为学生创设问题
道德与法治研究论文:新课标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实践--第2页
道德与法治研究论文:新课标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实践--第3页
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情境中掌握理论知识总
结规律,并创造性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找到更多的实际生活范例
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由于此时的教学是通过案例拉近
与实践的距离,我们可以称这一路径为前学科实践路径。
一是要重视案例选择。案例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常用的教学方
式,选择什么样的案例,直接决定了教学的实践意蕴。在新课标中,
对于教学案例的选择,提出了四条标准。首先,正面为主。教学要传
播正能量,如果确有必要使用负面案例,要慎而再慎,加强正面引导。
其次,贴近现实。案例要具有时效性,应该紧扣时代主题,反映学生
关心的现实问题,回应学生关切。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