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银行对公客户画像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第1页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将在
金融业得到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业务开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价值
的核心数据,特别是客户的信用及行为数据,从而为未来有效利用大数据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利用大数据对客户信息深度挖掘,在客户拓展、风险识别、主动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新的管
理工具和方法,已日益成为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某商业银行一级分
行借助技术实现的对公客户画像系统功能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了客户画像体系的方法及其
应用,重点是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赋能客户的精准营销和风险预警,旨在为商业银行的客户
结构优化及智能风控探索新的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商业银行;对公客户;画像体系
一、商业银行对公客户画像的应用背景
2015年,国务0院出台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数据已成为国家的基础性战
略资源,大数据日益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新动力”。2016年,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
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针对大数据的发展,要求银行业要“主动制定
大数据战略,积极建立大数据服务体系,加强数据共享,深化大数据应用,充分发挥数据价
值”。
随着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以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目标客户群的信贷产品蓬勃发
展,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金融科技发展提升至战略高度,并积极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对
私客户画像体系,助力个人金融、网络金融、银行卡业务等领域的发展和数字化运营。例如,
结合画像和人脸识别技术搭建智能柜台,提升对私客户的服务体验,并通过手机银行APP
等渠道,定向推荐与其投资偏好、消费能力相符的定制产品,提升用户粘性和推广效率;同
时,对非营业时间交易、客户频繁交易等行为进行监测,促进运营精准化。
就对公客户而言,得益于政府支持企业法人公共信用信息的互联共享,获取其生产经营、投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银行对公客户画像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第1页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银行对公客户画像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第2页
外部舆情、信用行为等信息的渠道逐渐多样化,对公客户画像也逐步具
备了研究及应用的基础。商业银行构建对公客户画像体系,有助于精准把握企业特征,有效
实施客户分层管理,在贷前、贷中、贷后环节实现更精准的营销和风控。
客户画像技术可以通过整合商业银行跨条线的内部数据,引入多元化的外部数据,描绘客户
全景画像并挖掘客户的内在关联,构建对公客户关联图谱。这可有效疏通银行内部数据不联
通、外部信息不对称、营销及风控缺乏抓手的管理瓶颈。下文将结合某商业银行一级分行客
户画像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实例,介绍对公客户画像构建的方法及其实践。对公客户画像体
系的构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整合客户信息,设定多维度标签
通过整合商业银行内部各条线分散的客户信息,与来自工商、司法、税务、舆情、政府公共
信用信息等外部数据结合,从客户的工商注册、股权投资、信用状况、管理人员资质、运营
管理能力、生产经营状况及财务情况等角度进行提炼,形成对公客户标签。标签具体可分为
以下五类(见图1):
第一,客户基本特征,包括客户类型、所属行业、客户资质等客户身份特质。
第二,客户关联信息,涉及担保圈情况、合作机构性质、集团关系、关联方风险等信息,用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银行对公客户画像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第2页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银行对公客户画像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第3页
第三,客户履约能力,用以考察客户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支付能力。
第四,客户行为偏好,用以考察对公客户的经营行为、交易行为、投资行为、公共行为中存
在的规律或习惯。
第五,客户信用历史,通过行政部门以及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