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
HJ1287—2023
目次
前言 i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方法原理 1
5仪器和设备 2
6观测方法 2
7现场观测记录 3
8结果计算与表示 3
9精密度 4
10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
11注意事项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望远镜林格曼黑度图误差计算方法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林格曼望远镜烟气黑度观测记录表 6
ii
HJ1287—2023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生态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烟气黑度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烟气黑度的林格曼望远镜法。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天津蓝宇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天津市宁河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南京市江宁区环境监测站。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2月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3年8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1
HJ1287—2023
固定污染源废气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望远镜法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烟气黑度测定的林格曼望远镜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灰色或黑色烟气在排放口处黑度的测定,不适用于其他颜色烟气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HJ608排污单位编码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烟羽smokeplume
从特定出口如烟囱或排气口排出的气流(通常是可见的)。3.2
烟气黑度blacknessofsmokeplumes
人的视觉对烟羽黑色程度的感官反应指标,用林格曼黑度级表示。3.3
林格曼黑度级数Ringelmannnumber(RN)
评价烟气黑度的一种数值,通过肉眼观测的烟气黑度与林格曼烟气黑度图对比得到。3.4
望远镜林格曼烟气黑度图Ringelmannsmokechartfortelescope
将标准林格曼烟气黑度图缩制在望远镜分划板上一侧,由5个不同网格黑度的小块组成,黑色条格的面积占20%为1级,占40%为2级,占60%为3级,占80%为4级,占100%为5级,林格曼黑度0级为分划板的透明背景。
注:观测烟羽时,肉眼通过目镜看到的林格曼黑度图呈均匀灰度。
4方法原理
利用林格曼望远镜在适当的位置观测烟羽,将通过望远镜目视观察到的烟羽黑度与内置望远镜林格曼黑度图相比较,确定烟气黑度等级。
林格曼望远镜光路原理示意图见图1。
2
HJ1287—2023
眼睛烟囱
眼睛
林格曼黑度图
林格曼黑度图
转像棱镜
物镜
图1林格曼望远镜光路原理示意图
5仪器和设备
5.1林格曼望远镜:望远镜视角放大率为7~15倍;物镜通光孔径≥50mm;望远镜林格曼黑度图制作误差≤0.2级(误差计算方法见附录A);望远镜林格曼黑度图位于分划板上一侧,面积占分划板视场面积约1/3,摄像倍率为1.5倍~2.5倍。
5.2林格曼望远镜支架:应可伸缩,便于调整观测视角。
5.3计时器:精度≤1s。
5.4风向、风速测定仪:风向八方位或十六方位、风速分辨率≤0.1m/s。
6观测方法
6.1观测位置和条件
6.1.1观测应在光照充足的白天进行,雨雪天、雾天,严重阴、霾天及风速大于4.5m/s等不适宜气象条件下不应进行观测。
6.1.2观测烟羽的部位应选择在烟囱出口烟气黑度最大的地方。
6.1.3观测者与烟囱的距离一般在30m~1000m为宜,应确保清晰观察到烟气的排放情况。
6.1.4观测烟羽视野范围内无障碍物阻挡,观测仰视角一般不大于45°。
6.1.5观测者视线宜尽量与烟羽飘动的方向垂直,如在较强太阳光照射下观测,光线不应来自观测者前方,太阳位置宜在观测者后方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HJ1251-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金属铸造工业.docx
- HJ1248-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docx
- HJ1246-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印刷工业.docx
- HJ2059-2018 铜冶炼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docx
- HJ 2057-2018 铅冶炼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docx
- HJ 2056-2018 铜镍钴采选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docx
- HJ 2055-2018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控制工程技术规范.docx
- HJ 2054-2018 磷肥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docx
- HJ 2018-2012 制糖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docx
- HJ 2015-2012 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docx
- HJ 1285-2023 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docx
- HJ 1281-2023 玻璃工业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docx
- HJ 1277-2023 氮肥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docx
- HJ 1275-2022 失活脱硝催化剂再生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ocx
- HJ 1273-2022 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解译审核与质量控制技术规程.docx
- HJ 1269-2022 土壤和沉积物 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docx
- HJ1266-2022 生物质废物堆肥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ocx
- HJ 1264-2022 卫星遥感细颗粒物(PM2.5)监测技术指南.docx
- HJ 1263-2022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docx
- HJ 1262-2022 环境空气和废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