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梦想在心,责任在肩——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学习体会.pdf

2024年梦想在心,责任在肩——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学习体会.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梦想在心,责任在肩——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体

化”设计与实施学习体会

短暂的上海师范大学培训如烟花流水般悄然而逝,却又如滴

水穿石般萦绕心间,激发了心中的思考与悸动。感谢学校领导在经

费紧张的情况下依然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有机

会站在更高处去感受前沿的教育理念,去触摸先进的教育脉搏。

回顾五天的培训学习,我觉得是目前为止我所参加的所有培

训中内容密度最大、理论学习最集中的一次。五天的时间聆听了八

位专家、教授的讲座,他们深邃的思考、睿智的讲述在不经意地浸

润着心智,陶冶着情怀。五天的时间,我们在上师大的校园里不仅

感受到了浓浓的学术氛围,也受到了一次珍贵的精神洗礼。

一、感受名师风采,汲取前沿理念

本次培训是2022年新课标颁布后的第一期异地培训,是强化

研训教师“教——学——评”整体育人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

地的重要举措,所以培训的八位专家都是精心选配的,除了华东师

大的知名教授外,还有来自研究机构的专家。开班仪式上华东师大

李宝敏教授的《新时代研训转型的思考》让我明晰了“三度、四化、

五大要义”研训一体的成功密码,知道了要把好价值尺度,以新时

代教研转型新要求以及提升教师发展真需求为起点,使教师发展

与研训者能力发展同频共振的上位要求;华东师大周文叶教授围

绕《新课标需要什么样的新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四个方向,即建立

素养目标体系、基于大任务来组织内容、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实施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朱伟强教授就《“教——学——评”一致性

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进行深度解读,强调“教——学——评”一

致性要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强调课堂教学的运作程序

上是“先学、后评、再教”,要从专业的角度设计学生“如何学会”

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或社会建构经验的课程方案;上海市教委教

研室副主任王月芬博士就《核心素养立意下的作业设计改革》从如

何理解作业的内涵、本质与功能、如何设计核心素养立意的单元作

业展开讲解,让我近一步厘清了作业本质上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深

入认识了作业对学生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新课标对作业

的要求,那就是应该在对标作业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单元作业

设计的可视化路径,并在教学设计中不断优化、提质……

专家们基于研究视角的讲座信息量大,从高阶理论到具体数

据,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对我个人而言,尽管有点“消化”困难,

但是却始终兴趣盎然,因为授课专家都是博导,所以我想,我必须

越过自己中师毕业没有大学经历的短板,珍视这样难得学习机会。

正如现在比较火的脱口秀女生李雪琴说,人生就是一个攒塑料袋

的过程,那些看似无用的塑料袋,总有一天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派

上用场。我想,一个人的成长,本质上就是对过往经验的累积与总

结。

二、梳理所学所获,激发内在思考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短短几天的培训,是知识的更

新与充实,更是理念的转变与升华,也激发了我的一些思考:2022

版《新课标》正式颁布以来,作为一个制度文本,所有的教师都清

楚这是必须践行的刚性要求,但是如何将这样一个制度文本转化

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目前是困扰一线教师,也是困扰教研员的

一个难题。本次培训的主题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设

计与实施》,满怀期望飞到上海,希望通过学习不仅能够“解惑”,

更希望通过学习能够“得法”,但是在学习中我们学到得更多的是

理论层面的“是什么”“为什么”,但是基于实践层面的“怎么做”

涉及的微乎其微,培训结束略显失望,但同时也清楚地知道,任何

培训只是激活与唤醒,而不是单纯的舶来与模仿,更多的时候靠我

们自己脚踏实地的去实践、去探索。反观一年来我们老师们的新课

标学习与实践,不容乐观,不会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不学是一个

硬伤,怎样才能做到“教”和“研”相济?“学”和“思”共进?

我们都清楚教学与教研犹如两扇翅膀,是平衡教师专业发展

的经纬,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杠杆。反观我们当前的教研活动,

教师的参与热情不高,活动实效性不强,为了完成“活动”而活动,

教研的精神传导不到课堂,老师们听着新理念,用着老做法,所以

我们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发老师们的兴趣?如何引领

老师们深度参与?如何引领老师将新课标的理念转化为切实的教

学行为?

或许很短的时间内我不能很精准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却能

很清晰确定一个努力方向,那就是要“教”“研”相济,“学”“思”

并行,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