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WLAN中快速切换机制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在WLAN(无线局域网)应用中,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
脑等)需要在不同的AP(接入点)之间快速切换,以保证无线连接的稳
定性和连续性。然而,常规的AP切换方式存在一定的延时,造成连接中
断或连接质量降低的情况。因此,如何实现快速、无缝的AP切换机制成
为了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现有的AP切换机制,设计并实现一种快速切换
制,以提高WLAN应用中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为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
提供更加可靠和稳定的保障。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研究现有的AP切换机制,包括传统的基于信号强度、信噪比等
的切换方式,以及最新的基于实时性能的切换方式。
2.设计快速切换机制,结合现有的AP切换机制,并在实验室环境
中模拟不同的无线网络场景,测试切换时间、切换成功率等关键性能指
标。
3.分析实验结果,对比不同切换机制的优缺点,提出优化方案,并
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促进快速切换机制的应用和推
广。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将采用实验法、仿真分析法、数学统计分析
法等多种方法,以多维度、全方位地对快速切换机制进行研究和探索。
三、预期成果及对策
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
1.掌握现有的AP切换机制及其优缺点,对快速切换机制的关键技
术参数做出分析与评估。
2.设计并实现快速切换机制,验证其在不同无线网络场景下的性能
表现。
3.提出并验证优化方案,为快速切换机制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可靠的
技术支撑。
在实施过程中,本研究将加强与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实验
室设备的更新与维护,以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可靠性,并充分借鉴先
进的科研理念和方法,提高学术研究的水平和影响力。
四、研究时间安排和经费估算
本研究拟于2022年3月开始,历时10个月,于2022年12月完成。
经费预算涵盖科研经费、设备采购费、实验室维护费等,共计约10万元。
五、参考文献
[1]AReviewofFastHandoverTechniquesforWirelessLocalArea
Networks
[2]ASurveyofSeamlessHandoverTechniquesin4GWireless
Networks
[3]AnImprovedFastHandoverTechniqueforIEEE802.11
WirelessLANs
[4]AFastHandoffSchemeforHigh-SpeedWirelessNetworks
BasedontheTrafficFlowForecastin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二)试题及答案.pdf
-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docx
- 室内精装修施工图图纸会审要点.pdf
- 一种装配式架空地面的组合框架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pdf VIP
- 2024年9月28日安徽省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市级卷).doc VIP
- 诗歌朗诵比赛评分标准表格.docx
- 专利产品商业计划书.pptx
- 天龙avrx550bt使用说明书.pdf
- ISO-45003-2021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docx VIP
- BS EN 16450-2017 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的自动测量系统(PM 10;PM2,5).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