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诗鉴赏和练习.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题李世南画扇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参考答案】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这画面呈现出的是

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

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

是:1.(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虚实

结合或想象。个人添加的)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注意:1、扇面中景物(实景)。2、呈现气氛即营造氛围

【鉴赏策略】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哪些是画中之景,那些是画外之景。回答这类问题

时要答:这些景外之景的描写运用了想象手法,使画面上的景物活动起来,变得有声有色,

体现了画外之景和画外之趣,拓展了画面内容,使画面内容丰富多彩,便于诗人抒发自己的

思想情感。

(要答这道题,就得知道一点绘画常识。绘画是用色彩造型的艺术,是视觉艺术而不是听觉

艺术,只能观而不能听。明白了这些,仔细审读诗句,就能发现:“潺潺”是看到水而想到

的流水声,“瑟瑟”是看到树林里树叶飘落而想到的风声,看到路上一个抱瓮的人就想到附

近肯定有村庄,由隐约看到的寺庙就想到寺庙里敲响的钟声。它的好处自然是使无声之景变

有声,使静态之景变动态之景,从而使画面内容更丰富,更有生气。)

【译文】

郊外,一条溪流缓缓地流人山涧,发出潺潺的响声;秋风萧瑟,轻轻地摇动树木,落叶

纷纷。那儿有个人抱瓮汲水,我因而知道村庄离溪水很近;那佛寺建在深山,隔着山坞,隐

约飘来了阵阵钟声。

【鉴赏】

这首诗好在不单单写出了静态的画,而是发挥想像,探索画家心理,给画赋予动态、声响,

揭示画外的景与趣。诗人是这样构思的:画面有水,诗人便使水发出潺潺的声响;画上林木

纷披、黄叶飘落,诗人便由此想到秋风,添入风声;画中有人抱瓮汲水,诗人马上想到这应

该是附近村庄的村民;画中远远的佛寺,又使诗人想到了富有韵味的钟声。这样,诗人通过

想像,加深形象,把原本平面的一幅画扩展为一部有着动人风致的音与画的交响,渲染出了

画家胸中蕴含的丰富内容,给画以勃勃生气,使诗与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富有感染力。

——手法:动静结合,有声无声结合,渲染烘托出香椿野外恬静、安详的图画。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宋]苏轼

(一)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二)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注:龙蛇喻植物屈曲的枝干

第一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和意境?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生动传神地展

示出一派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2分)秋季,水落根出,一“落”一“出”上下相应,生动

形象,“落涨痕”与“出霜根”前后对比鲜明,“疏林”一词凸显秋意浓厚。

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两首诗怎样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两首诗发挥想象,虚实结合,表现了画景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

处是:化静为动,水落根出,龙蛇挂猿,使静态的画面充满动感,丰富了画面的意趣;化实

为虚、虚实相映,将眼前的溪水、扁舟、树木龙蛇般蜿蜒屈曲的枝干同臆想中江南的黄叶村、

有猿猴在其林间栖息的险山急滩融为一体,拓展了画面,赋予画面以悠然无尽的情味,在景

物中融进人情,引发读者情思。

【鉴赏译文】

诗题名其画为“秋景”。这组诗的第二首有句说:“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可知这幅画内是有山的,是位于近处。这首题咏诗的着眼处在于水面及其近岸的林木,从而

呈现出一片清疏旷远之景。

诗中写的画景是一幅“水乡秋色”。首二句给读者展示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把“野

水”和三四两句联系来看,画中的水面是很远阔的。首二句所写是近处的岸边景象。“参差”

是不整齐之意,这里是形容水和岸相接处的形象。由于深秋水落,岸边突出许多干地,同时

水也停留在一些曲折处,于是水岸边呈现出参差之状,夏季烟水弥漫时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下面继以“落涨痕”,表明秋水下落后旧日水涨淹没的岸边河床又都呈露出来了。这句展现

出的是一派湾荒水涸的景象。次句写岸边景物。“疏林”点明秋景,与末句“黄叶村”前后

相应,构成秋象。首句所写的水岸也可认为是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