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选·前言》.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库全书总目选·前言》

前言

曾幾何時,盛世修書似乎成為歷代帝王相互攀比的一項文化競賽。

北宋初年,皇家敕修《太平御覽》(一千卷)、《太平廣記》(五百

卷)、《文苑英華》(一千卷)、《冊府元龜》(一千卷),號稱宋

四大書。明初燕王朱棣“靖難”成功,即位後召集文臣,編纂成《永

樂大典》,全書共22937卷,幾乎將明以前所有典籍拆散分編,收錄

進去。清人入主中原,穩定統治之後,康熙時即著手大規模修書,其

著名者有《全唐詩》(九百卷)、《佩文韻府》(四百四十四卷)、

《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他的那位好勝心極強的孫子、自稱十

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這方面自然更不甘示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

力,歷經近十年的時間,編成了一套大型叢書,這就是聞名後世的

《四庫全書》,共收書3500多種,近八萬卷,約八億字,在整個封建

時代,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四庫全書》的編纂,就當時的歷史背景而言,有它的必然性。

就統治階層內部而言,一方面,是為了標榜“稽古右文”的文化姿態,

牢籠廣大知識分子。更重要的目的,乃在於清查異己,實行文化壓制

和迫害,以達到維護統治的目的[1]。就學術精英階層而言,明末空疏

膚淺的學風早已遭到博學的清儒的極端厭棄,他們並不滿足於僅從類

書上片言隻語的記載去獲取學問,而有著強烈的求讀完整的原書的欲

望[2],因此,廣泛收集群書,彙為一編,以便研讀,也是當時學術界

的主流思潮。由此可見,君臣之間,完全有一拍即合的默契。因此,

當安徽學政朱筠提出廣泛搜羅天下遺書以及《永樂大典》輯佚書的建

議時[3],乾隆帝當即同意,並迅即開館修書。

《永樂大典》是按韻編排的一部大型類書,雖然編排的方法較為

雜亂,但它收錄了許多明以前的珍貴古籍,而且這些古籍歷經明初至

清初三百年左右的蕩滌,多數已經散佚不傳。朱筠的主張,就是將這

些世所罕見的古書,輯錄出來,分別抄寫,各自成書。但是,在這項

工作的進行過程當中,乾隆帝逐漸萌生了更加宏偉的計畫,不再僅限

於輯錄《永樂大典》內的佚書,而要搜羅天下遺書,選擇其中的善本

進行校勘,抄成定本,以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連同《永

樂大典》內輯出的佚書,共同構成一套巨大無比的叢書,定名為《四

庫全書》。

為了確保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四庫全書》修成,乾隆帝

特地開設四庫全書館,招集了360名學者及官員入館充任。這360人

幾乎包含了全國所有的學術精英,其他如抄寫手、裝訂工等,更是不

計其數。在眾人的群策群力之下,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初四

下詔求遺書開始,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正月第一份《四庫全書》

告竣,前後整整耗時十年。

當初朱筠在建議編纂《四庫全書》之時,還提議“每一書上,必

校其得失,撮舉大旨,敘於本書首卷”[4],即為每本書都寫一篇簡要

的介紹及評價。這一建議得到了乾隆帝和大多數學士的贊同,並在

《四庫全書》的編纂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實施。後來《四庫全書》全

部編纂完成之後,乾隆帝還下旨將這些書前的《提要》(稱為“書前

提要”,約3500篇)集中起來,加上存目書[5]的《提要》(稱為

“存目提要”,約6800篇),彙編在一起,單獨刻印傳世,供學子研

讀,這就是著名的《四庫全書總目》。

如果說,後人對於《四庫全書》還是毀譽參半的話[6],那麼,對

於《四庫全書總目》,則幾乎是一致的好評。晚清張之洞說:“此事

(學術研究)宜有師承,然師豈易得?書即師也。今為諸生指一良師,

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讀一過,即略知學問門徑矣。”[7]將《四庫

全書總目》列為學子研究古典學術必讀的入門指導書。近人余嘉錫先

生也對《四庫全書總目》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今四庫提要敘作者之爵里,詳典籍之源流,別白是非,旁通曲證,

使瑕瑜不掩,淄澠以別,持比向、歆,殆無多讓。至於剖析條流,斟

酌今古,辨章學術,高挹群言,尤非王堯臣、晁公武等所能望其項背。

故曰自《別錄》以來,才有此書,非過論也。[8]

今人杜澤遜先生則從巨大的文獻容量、完備的知識系統、宏通的

學術見解這三個方面,概括了《四庫全書總目》的巨大價值所在[9]。

本人在閱讀《四庫全書總目》的過程中,也深深為《總目》高瞻遠矚

的學術眼光,暢達典雅的行文風格,公允通達的批評方法所吸引,故

不憚繁瑣,結合《四庫全書總目》的具體篇目,詳細分析《四庫全書

總目》(下文簡稱《總目》)的優點[10]。

一:“辨章學術,考鏡源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