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教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造宣言》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批驳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2.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归纳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明确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3.品味本文逻辑严谨、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语言特点。

4.归纳概括“宣言”文体的基本特点,理解“创造”的意义。

5.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陶行知作家作品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件1)

许多人在遭遇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都会丧失自信心。那么,如何重树自己的自信?如何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辉煌灿烂的人生呢?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让我们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21*创造宣言(出示课件2)

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

(一)文本知识

作者简介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提出“生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作家、教育家是谁吗?

预设:他就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教师:(出示课件4)

陶行知(1891—1946),教育家。安徽歙县人。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等主张,形成了“生活教育”思想体系。他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主要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2.文本知识

什么是创造?(出示课件5)

“创造”一词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什么是宣言?(出示课件5)

一般指政府、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其政治纲领或对重大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告。也有几国联合发表的或以会议名义发表的宣言,如《共产党宣言》。

这里作者用来表达自己的一种坚定信念。

3.背景资料

教师:我了解本文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篇议论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篇议论文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预设:(出示课件6)

《创造宣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著。在这篇课文中,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文章虽然写于1943年,但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预习检查

1.教师引导学生读下列字词读音,要求学生读准下列红色的字词读音。(出示课件7)

2.要求学生分组辨析下列形近字的读音与字形书写。(出示课件8、9)

3.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10、11)

中伤:污蔑别人使受损害。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以走了,比喻陷入绝境。

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鲁钝:愚笨,不敏锐。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观点。

教师点拨:即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出示课件12)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教师:同学们,梳理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论点展开论证的。(出示课件13)

(学生讨论,分析抢答。)(出示课件14)

学生1:第一部分(第1段):发出“让我们继续创造”的宣言。

学生2:第二部分(第2-4段):阐述教育者的创造。

学生3:第三部分(第5-11段):批驳不愿创造的错误认识。

学生4:第四部分(第12-16段):阐述失去创造力后的可悲下场,呼吁创造。

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教师: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找出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批驳了哪些观点?是用什么方法来批驳的?(出示课件15)

教师提示: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段,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

预设:①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语句出示: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教师归纳:(出示课件16)

预设:②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出示课件17)

(学生默读课文第6段,师生分析回答。)

师生分析:

预设:③年纪太小,不能创造。(出示课件18)

(学生默读课文第8段,师生分析回答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