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精神分析治疗.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历史

一、精神分析产生的背景

精神分析学(psychoanalysis),又被称为动力心理学(dynamicpsychology),是现代西方心理

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末。1900年,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

德在广泛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精密的临床观察基础上,完成了富有历史意义的著作《梦的解

析》,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开始形成体系。

19世纪中叶,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提出了能量守恒原理,引发了动力学领域

里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电器设备、汽车、飞机等,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

关于人的全新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服从同样的物理规律。弗洛伊德的

老师布吕克是当时杰出的生理学家,任维也纳大学生理实验室主任,他认为生命机体是一个

动力系统,同样服从化学和物理学的规律。弗洛伊德以他极高的天赋和智慧,将这种动力生

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发展到研究人类的精神世界,研究人格结构中能量的转换和改变,从而创

立了动力心理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也就是精神分析的技术和方法。

二、精神分析理论与其他心理学派的不同点

精神分析与其他心理学派不同之处在于:①它不是在心理学内部产生的,不是学院讲坛

的产物。它是在探讨神经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中产生出来的。②由此在学科研究的目的、对

象和方法上与其他心理学派不同,它着眼于神经症患者的内心冲突,用临床观察而不是实验

室的方法,寻找解决困扰患者症状的有效途径。尽管精神分析与现代心理学其他学派有很多

不同,它仍然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它的影响还涉及了文学艺术、语言、

宗教、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

三、精神分析的发展

精神分析理论诞生之后,弗洛伊德的学生和弟子又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论,形成了新的

理论体系,后人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发展,将其分为几个阶段: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理论。②新精神分析学派,又称为新弗洛伊德学派,主要指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

析心理学。③后精神分析学派,又称为后弗洛伊德学派,主要包括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

理学和海默德的自体心理学派等。还有学者将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发展分为四个支流:

a.新弗洛伊德学派,主要指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b.后弗洛伊德学派,

主要包括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和海默德的自体心理学派等;c.精神分析社会心理

学派,主要指霍妮和弗洛姆的理论;d.客体心理学派,主要指玛勒等的客体关系理论。

第二节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潜意识理论

见第一篇第三章人格理论。

二、人格结构理论

见第一篇第三章人格理论。

三、内驱力的学说

内驱力(drives)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是指产生心理活动的能量,它是一种由遗传决定的心理

成分,当它发生作用时就产生一种心理兴奋状态,产生某种需要的感觉或通常称谓的紧张状

态,这种兴奋或紧张状态推动着个体的活动,从而消除兴奋和紧张,达到满足。这里所说的

内驱力是来自于本能的力量。在精神分析文献中,内驱力也常常被称作本能,二者不同之处

在于内驱力的概念强调即使是人类的本能行为,也受环境和经验的影响。

洛伊德将人类本能的内驱力分为性驱力和攻击驱力,在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所有本能现象

中,不论是正常的还是病理的,这两种内驱力都参与其中或融合在一起。相对于性驱力和攻

击驱力,弗洛伊德提出了两种心理能量——指向生命和成长的“力比多”(libido)或称“性力”

指向破坏、毁灭和死亡的攻击能量。

四、客体关系理论

客体(object)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客体指的是对个体心理

发展影响最为重要的人,通常首先是父母或祖父、祖母辈的养育者,其次是兄弟姐妹。精神

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人在他成年后是否具有与他人建立信任和友好关系的能力,取决于他早

年生活经历中的客体关系。一个始终能够得到充分并且恰当的关爱的个体,就能够建立起对

生活和对他人的基本信任感,能够拥有基本的自信。反之,则容易陷入焦虑和自卑之中。

弗洛伊德最初使用客体这一概念时是与内驱力联系在一起的,他把内驱力比作人类心理

活动的能量,且这一能量是有指向性的,即指向某一个客体。如,通常一个婴儿的内驱力指

向首先是对母亲的,其次是父亲。弗洛伊德将内驱力指向特定客体这一精神贯注现象叫做心

理能量的“投注”(cathexis),但心理能量不能像物理能量那

文档评论(0)

199****66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