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与我国新型现代化道路的选择.pdfVIP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与我国新型现代化道路的选择.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与我国新型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摘要]第二次现代化标志着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

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而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紧迫的瓶颈

压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决定着我国新型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必然是第二次现代化道

路。我国新型现代化的发展应在以要素组合优势推动技术竞争优势提升、以知识创新体系

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以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现代化发展战略建构三个路径上实现突破,

以推动我国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第二次现代化;新型现代化道路;知识创新体系;产业结构升级

一、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概念解读与特征比较

1.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概念解读。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转

折,标志就是现代主义的衰落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1973年美国学者贝尔教授出版《后工

业社会的来临》;1979年法国学者利奥塔出版《后现代状态》;1985年德国学者胡伯教

授提出生态现代化;1986年德国学者贝克教授出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出再现代化

(ReflexiveModernization)理论;1991年德国第25届社会学大会将“继续现代化”作为

会议主题;1993年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出版《现代化新论》;1997年美国学者殷根哈特

教授出版《现代化与后现代化》;1999年我国学者何传启研究员出版《第二次现代化》,

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从人类诞生到2100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分为工具时代

、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这四个时代。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

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是第一次现代化。其实,它

就是经典现代化理论描述的现代化。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

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是第二次现代化。它是一种新现代化,

不仅覆盖了后工业社会理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化理论等内容,而且还有全新的、更加

丰富的内涵。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们关于新经济、新文明等的研究成果都可以纳入

它的范畴。对于主要发达国家,第一次现代化大致经历200多年(1763~1970年),第二次

现代化将大致经历100多年(1971~2100年)(见表1)。这一时间分界,与美国密执根大学

政治学教授殷根哈特把1970年作为发达国家后现代化的起点基本一致,与经济合作与发

展组织(OECD)的著名经济学家麦迪森把1973年作为工业革命以来第五个经济发展阶段的

起点也基本一致。当然,现代化是没有终止点的,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后,人类社会将进行

新的现代化,即未来现代化。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不仅成功地解决了经典现代化理论面临的难题(经典现代化理论

不能解释发达工业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同时化解了后现代化理论的困境(现

代与后现代的时间矛盾),而且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提出了全新的解释,预测了人类社

会未来的发展,为我们理解人类文明打开了一扇新天窗,为人类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2.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基本特征。当然,第二次现代化与第一次现代化相比,有些变

化是新出现的,如网络化、智能化等。有些变化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继承和发展,如政

治民主化、平权化等。有些变化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否定”,如工业比重下降、城市居

民向郊区迁移、自然主义等。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第二次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

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推进。具体来说,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以及世界不同时期的

基本经济制度、经济特征和现代化水平的评价体系都有相当的差距和区别(第一次现代化

、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的具体比较分析详见表2、表3和表4)。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第二次现代化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知识经济、

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学习经济、数字化经济等在内的新经济(郑长军,2003),又包括知

识社会、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学习型社会等在内的新社会,还包括知识文明、信息文明

、网络文明、非物质文明等在内的新文明。在第二次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将在发展和完善

传统的工业化、专业化、城市化、福利化、流动化、民主化、法治化、信息传播和普及初

等教育的基础上实现知识化、分散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多样化、生

态化、信息化和普及高等教育等新目标。概而言之,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的主要社会经济

目标是加快经济增长,那么,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社会经济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如果说

文档评论(0)

千帆起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