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用电量行业分析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用电量行业分析报告

社会用电量行业分析报告

一、定义

社会用电量指的是在国家、城市、乡镇、企业和个人等日常

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的电能量的总和。

二、分类特点

社会用电量行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生活用电:包括家庭、学校、医院、餐饮、公共娱乐等

领域的用电需求。

2.工业用电:包括制造业、机械加工、化工等产业的用电

需求。

3.农业用电:包括农村地区的灌溉、农业机械化等领域的

用电需求。

4.地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用电:包括城市轨道交通、

交通信号灯、高速公路照明等领域。

这些不同领域的用电需求因其特点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

一些不同的问题,例如,生活用电需求相对平稳,受城镇化水平

和生活水平影响较大;工业用电需求受国内外市场需求、行业政

策、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影响;农业用电需求则更加受到气候、自

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基础设施用电需求受国家发展计划、地方

建设规划等因素影响。

三、产业链

社会用电量行业的产业链包括:电力设备制造、发电、输电、

配电、输配电设备、电能量服务。

四、发展历程

中国以前依靠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国内有些地方还以煤炭

为能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矿企业越来越多,生产需要大量的

电能,然而从传统的火力发电到核能发电等技术上的变革,社会

用电系统也随之变化。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电力行业近年

来快速发展,电力供应能力逐步提高,也为各个产业的发展创造

更好的条件。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

1.《关于加强电力生产、配送行业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

要求电力企业以质量安全为中心,将重点放在电网设施的维护、

加强质量资源监管和建设高质量居民生活环境方面。

2.《关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指导意见》:鼓励电力企业

建设储能系统,鼓励各类电力用户使用绿色能源,以及建立用户

信息网络数据库等措施,促进节能减排。

3.《海南省能源安全总体规划》:制定可持续利用新能源的

计划,加快实现海南能源电力产业转型升级。

4.《北京市城市绿色供应链建设意见》:着力加快绿色能源

使用,推进供应链绿色化,增加区域公用事业企业间的互联互通。

5.《中国电力十三五规划》:规划了电力行业发展的总体目

标、重点任务、引领科技、完善政策法规和社会服务5个部分。

六、经济环境

广义用电量与国家GDP增长呈较高的正相关,用电量大、

电费支出大、电力设备使用需求为相关方案制定的重要前提,而

GDP增长率和地区收入水平则是影响用电量的重要因素。

七、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能源领域的增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

束的矛盾、核电等领域威慑力的增强、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导向及受相关监管政策的影响。

八、技术环境

随着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也加速了社会用电需求

的发展。同时,AI、大数据等技术的落地,也在电力领域带来了

一些新的变化,如需求侧管理等。

九、发展驱动因素

1.电网改造升级,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减少电力损失;

2.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能源的使用,使能源消费更趋于合

理化;

3.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使得国内外贸易趋势变化,同时

推动电力领域技术创新加速。

十、行业现状

1.电力生产设备水平持续提高,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

2.能源清洁利用和节能降耗水平大幅提高,核电等新能源

取得较大进展;

3.由于互联网家电等智能技术的发展,用电量相应增加。

十一、行业痛点

1.能源供给侧改革的要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缺乏突破,

产业链上下游不畅;

2.用能管理方面效率低下,能源消费模式落后,用电数据

处理粗略,能源费用水平居高不下;

3.能源发电和消费领域增加的基础设施建设量庞大,融资

困难,投资成本高。

十二、行业发展建议

1.多渠道解决能源供应侧结构性问题,通过行业创新和跟

进优秀经验,推进能源生产方式的改革;

2.着力促进节能减排,推广绿色产业,增加可再生能源的

开发利用比例,加快新能源电力网建设,健全完善用电

文档评论(0)

186****22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博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