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专题7.1: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考核与监察
(1)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课本链接(纲要上第7、13课;选一第5课)
1.西周至春秋:实行世官制,贵族世代垄断高官。(选择性必修一P30)
2.春秋战国:尚贤思想兴起,各国鼓励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选择性必修一P30)
3.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选择性必修一P30)
4.汉朝
⑴察举制
①含义:汉武帝开始推行。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选择性必修一P30)
②内容:察举分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选择性必修一P30)
③作用: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选择性必修一P30)
⑵其他:积功劳为官和征辟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选择性必修一P30)
5.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择性必修一P30)
⑴背景:东汉末年,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中外历史纲要上P38)(选择性必修一P30)
⑵程序:曹魏开始推行。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西晋开始只看重家世,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局面)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中外历史纲要上P38)(选择性必修一P30、P31)
⑶作用: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中外历史纲要上P38)(选择性必修一P30)
6.隋唐:开创科举制。(选择性必修一P31)
⑴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选择性必修一P31)
⑵特点: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选择性必修一P31)
⑶内容:科举考试分为制举和常举。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等几十种,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选择性必修一P31)
⑷程序: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的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选择性必修一P31)
⑸发展历程(始于唐朝的“雁塔题名”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
①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中外历史纲要上P38)
②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中外历史纲要上P38)
③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中外历史纲要上P38)
④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中外历史纲要上P38)
⑹作用
①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中外历史纲要上P38)
②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和用人范围,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外历史纲要上P38)(选择性必修一P31)
7.宋朝:科举制进一步发展。(选择性必修一P31)
⑴完善:①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取士不问家世”;②采用“糊名”“誊录”“锁院”方式保证公平。(中外历史纲要上P63、P64)
⑵地位: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选择性必修一P31)
⑶南北分卷: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中外历史纲要上P63)
8.元朝
⑴传统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选官方式。(选择性必修一P32)
⑵科举制:1314年恢复了科举制,但仍时断时续,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在官员队伍中的人数比例也不高。(选择性必修一P32)
9.明清:科举制达到鼎盛。(编者整理)
⑴南北卷制度: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后演变为南北中卷。(选择性必修一P32)
⑵程序严密:考生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学生;从四书五经中命题;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举人”,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举人考中者称为“贡士”,殿试在会试后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贡士通过者为“进士”。(选择性必修一P32)
⑶考试内容:八股文。从儒家经书中命题作文,写作时必须遵循程朱理学的有关解释;需要模仿古代“圣贤”口吻写作,不许自由发挥个人见解;作文的骨干部分是四段对偶排比文字。(中外历史纲要上P76)
历史纵横:明朝科举考试中的南北卷制度
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金属材料 同步练习题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 氧化还原反应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 元素周期律++同步练习题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课后练习 高二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docx
- 高三化学复习题---化学综合计算.docx
- 高三化学复习题---物质结构与性质.docx
-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测试题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同步练习题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