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京山的节日习俗.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京山的节日习俗

篇一:湖北地方文化:京山风俗文化(一)

京山县依山怀水,民风淳厚,人民有勤劳、善良的美德。

由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人们普遍重农轻商。乡土观念甚

浓,有“一生不出门,是个大福人”的俗语。清末至民国时期,

在乡风民俗中,有不少陈规陋习。诸如衣食住用、婚丧喜庆、

节日时令的礼仪比较繁琐,有些还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建国后,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民风民俗嬗变。50年代初,

大力贯彻《土地改革法》、《婚姻法》,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社会主义,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加上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生

产生活习俗逐渐更新。婚姻自由,喜事新办,助人为乐,尊

老爱幼蔚成风尚。1978年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信

息在城乡广为传播,“重农轻商”的观念逐渐改变,生产方式、

饮食起居、人际交往也日趋文明。但由于受各种不良社会思

潮的侵蚀,某些陈规陋习,在不少地方又复活起来。服饰

衣着京山县城乡人民的衣着因时代而变化。清末,一般人

多穿自纺自织或者自染(多用乌桕树叶、锅底灰、沤泥巴)

1

的土(粗)布,多白、黑、灰色。富有者多着“洋”(细)布

及绸缎、毛皮等衣料。民国时期,多数人沿袭清末服装,少

数上层人士开始穿西装,公务人员改穿中山服,学生穿学生

服。建国后,衣着改进。50年代初,除老人仍着大襟长(短)

衫外,中青年男子多穿中山服、解放服、青年服。帽子建

国前,冬季城镇男子多戴礼帽、瓜皮帽、风帽,老年妇女裹

包头,有的戴“两块瓦”的绒帽或平顶绒帽。农村男子多戴螺

旋帽(“狗钻洞”),老年妇女裹包头,中青年妇女罩头巾。

夏季多戴草帽。雨季戴斗笠。建国后,城乡人民多戴解放

帽、鸭嘴帽。夏季戴草帽、太阳帽、航空帽,冬季戴棉军帽、

防风帽。80年代初礼帽又有出现。鞋袜建国前,城乡居

民多穿自作的“千层”布底布鞋,穿布袜或线袜。考试资料网

建国后,春秋鞋袜有:布底布鞋、塑料底布鞋、力士鞋、解

放鞋、旅游鞋、运动鞋和皮鞋。发型清末,男子脑后留

发辫,女子未婚者梳辫,婚后将长发绾髻于脑后。民国初期,

男子剪辫或剃光头。农村青年开始留平头。城镇青年蓄分头

(即西装头),中老年多理平头。儿童多蓄“顶达”、女孩梳“羊

角辫”。未婚女子前额蓄“刘海头”,留长辫的有单辫双辫之

分。女学生剪短发,以齐耳为度。婚后的妇女多绾髻,有剪

短发的,也有烫发的。建国后,男青年留平头、蓄分头,

未婚女青年蓄长辫,婚后剪短发者增多。至70年代后期,

有些妇女开始烫发。80年代,妇女烫发居多,老年妇女挽髻

2

很少。男子蓄分头、留平头基本普及。少数青年蓄长发、蓄

大鬓角、留小胡子。农村老汉有的仍剃光头。首饰建国

前,在富有者中流行的有金、银、玉质首饰,多为妇女、儿

童饰戴,也有男子戴戒指的。有的人家儿童过“周岁”,即戴

项圈(亦称项箍、狗圈),挂“百家锁”。妇女多穿耳戴环,

也有的人家给独子穿耳戴环,以期长命百岁。妇女戴项链、

手镯、戒指,婚后多用簪子绾髻以固其发。一般人家戴银质

或玉质首饰,富裕人家戴金质首饰,贫穷人家有的用竹质簪

子绾发。建国后,金银玉质首饰不多见,女子穿耳者少。

80年代,一部分人开始戴金、银戒指,女青年开始穿耳戴环,

城镇女青年有戴金、银项链的。饮食主食建国前,以

食大米为主,兼食粟米、高粱、玉米、小麦、红薯。农忙时,

日进三餐;清晨做完第一茬活后吃早饭,太阳当顶吃午饭,

太阳落山后吃晚饭。城镇居民吃饭时间,每餐比农村稍为提

前。冬闲时,多数人家或干、稀搭配,或一日两餐。夏季,

永隆等地喜食“稀米茶”(将大米炒黄,淘净,而后煮熟即成),

以充饥解暑。灾荒年景,主、杂粮搭配,干稀搭配,代食品

与粮食搭配,山区以葛根、橡子、榔树(香棉树)皮制粉充

饥,平原以南瓜、野菜加大麦粉度日。副食品为节约主

粮,京山县人民有利用野生植物和杂粮制作副食品的习俗。

菜肴京山县流传的四季食用的菜肴有鲊辣椒、腌菜、泡菜、

豆瓣酱、霉豆腐、腌萝卜干、霉干腌菜,还有用米粉制作的

3

鲊藕、鲊冬瓜、鲊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