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青海湖流域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祁连山脉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具有独特和多样化的复杂生态系统。近些年,青海湖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文中阐述了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以及主要的应对措施,对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签: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一、青海湖概况
青海湖地处青海湖盆地,位于南祁连早古生代裂陷槽、青海南山晚古生代一中生代复合裂陷槽和中祁连地块这3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是一个新构造断陷湖,湖面面积4265.3km2,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内陆咸水湖”。
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必要性
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所具有重大生态、社会和经济意义:一、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是世界著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代表性、生物多样性以及特有性。二、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器,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部蔓延的天然屏障,是高原高寒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汽源,它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也是保护青海省社会经济最发达的河湟谷地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三、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变化
气温变化:环湖地区1958~2002年的45年间,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变化: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对周围的农田、草场、道路及农牧民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减少。草地生态退化
四、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变化的原因
4.1自然原因
4.1.1区域气候的冷、暖干变化
有关晚第四纪青海湖环境演化研究表明,虽然青海湖地区的古气候呈波动变化,但总体变化趋势趋于向冷干方向发展。根据青海湖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的历史时期气候资料序列,划分了流域近600年来气候的冷暖干湿期,并认为青海湖流域100年来的气候变化以暖偏干为主要趋势。
4.1.2入湖水量减少,湖水量长期负均衡
现状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补给13.35亿,降水补给15.57亿,地下水补给4.01亿,总补给为34.93亿,湖区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年均亏损4.37亿。入湖水量减少,再叠加气温升高产生的湖面蒸发加大因素的共同影响,青海湖水量均衡状况呈现持续的亏损局面。因此,湖水量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依赖性和敏感性。总之,入湖水量减少和气温升高,是导致湖水位下降和湖水量减少的根本因素。
4.2社会原因
4.2.1生态环境治理投入不足环湖地区生态保护工作基础薄弱,特别是执法监督、监测预警能力低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加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投资渠道狭窄,制约了基础设施的改善.生态环境治理停滞不前。
4.2.2淡薄的环保意识和掠夺式的经营方式随着环湖地区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环湖地区草地资源的开发不断加快。在开发利用中.明显存在环
保意识淡薄问题,缺乏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采取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加剧了环湖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4.2.3农牧过度,鼠害猖獗,毒杂草蔓延,草地退化严重,天然草场总体退化,优良牧草比重明显减少,毒杂草数量上升,不同程度地存在鼠、虫害,草场平均牧草损失率在26%以上。
4.2.4滥捕、偷猎现象屡禁不止由于传统的习俗、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偷捕青海湖湟鱼、偷捡鸟蛋、盗捕鸟禽、猎杀湖区野生动物现象时有发生。
五、生态环境整治对策
区域生态环境是一个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有机组成的完整系统,任何区域的生态环境整治,必须将此区域作为完整的系统从整体上着眼去加以对待。其次,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往往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因此必须通过分析研究,抓住主导及次主导因素并兼顾次要因素。
5.1指导思想
坚持美丽中国、科学发展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加强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防止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指导思想。
5.2落实规划
针对环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面安排,科学规划,标本兼治,把该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放到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去。
5.3建立生态环境变化动态监测系统
(1)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网观测结果,结合利用GPS和遥感技术实时观测资料,在GIS技术支持下实现青海湖流域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水上流失、生物多样性等的动态监测与预警,正确指导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护与治理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2)环境与资源数据库建设
全面收集、整理分析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各要素已有的基础资料,在野外调查、定位观察的基础上,利用3s集成技术查清研究区生态环境及各要素的现状、动态变化趋势,建立高原地区脆弱生态环境评价系统,应用地理系统的技术与方法建立青海湖流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信息数据库系统。
(3)可持续发展决策模型及专家支持系统建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