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法律与生活》答题模板---第1页
《法律与生活》-【口袋书】2022年高考政治答题模板
1、关于民事活动的认识评价类试题解题方法
(1)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以某一个或某几个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背景,考查学生对特定的民事活动的
认识和评价。
(2)解题方法:
熟知民法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审读材料提取信息仔细审读材料,对材料涉及的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进行精准把握
材料信息对应原则将提取的材料信息与相关民法基本原则进行对应。
结合原则判断分析判断材料中民事活动是否符合民法基本原则,会产生何种影响
2、维护人身权利的试题
(1)特点: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某些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或者由民事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为背景,
要求学生对某种特定的民事行为进行分析评判或者对民事纠纷进行法律角度上的解读。具体来看,题目往往
以“A的行为是否侵犯了B的权利?侵犯了哪些权利?A的行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应该承担哪些责任?”等为
设问,以教材中“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的知识为依托,联系教材中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等知识,请学生进行
综合评判。
(2)解题方法:
第一步:判断某民事主体的行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或者某权利人的人身权是否受到了侵害。
第二步:判断该民事主体侵犯了他人的哪些人身权,或者某权利人的哪些人身权受到了侵害。
第三步:判断实施侵权行为的民事主体应该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3、解答关于所有权的试题
(1)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以所有权的不同取得方式为背景,对某种物的所有权归属进行判断,以及阐
释其背后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引导学生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依法取得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
权,维护自身的民事权利。
(2)解题方法:
熟知不同物的所有权不动产与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所不同:对于房屋等不动产,除法律另有规定
取得方式的情形外,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对于动产般来说,
所有人按照转让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
财产的所有权。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依法登记;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法交
1
《法律与生活》答题模板---第1页
《法律与生活》答题模板---第2页
付
审读材料提取信息仔细审读材料,准确判断题目案例中的“物”是不动产还是动产
材料信息对应教材知将材料中的“物”与所有权取得的不同方式进行对应
识
综合判断、得出结论结合材料及教材知识,综合判断某种物的所有权的归属。
4、关于知识产权的试题解答方法
(1)特点: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某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背景考查对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认识。
具体案例中可能涉及著作权、专利权,或者商标权,但均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2)解题方法
明确权力间的关系明确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判断材料涉及的权利仔细审读材料,判断题目案例中涉及的是著作权、专利权还是商标权,同时注
意题目材料是否涉及不同的民事主体
分析题目考查角度审读材料及设问,分析考查方向、侵权责任、权利保护期等
注意知识适度融合题目可能涉及知识产权与物权之间的适度融合,学生需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
在联系
5、生活中我们要区分要约与要约邀请
(1)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不具有法律
约束力。
(2)在实际协商过程中,受要约人的“承诺”可能增加新的内容,如果对原来的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
变更或者超过了要约确定的期限,此时,该项“承诺”转化为新要约,需要原来的要约人作出承诺,才能形
成一致的意思表示。
举例:商家:新鲜草莓,欢迎选购!(商家发出要约邀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