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于ABAQUS的建筑结构隔震分析
陈晓明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摘要:采用隔震方案的建筑结构,在小震作用下,如果结构底部剪力可以减小50%,则按照规范规定,结构的设防烈度可以降低一度按照常规方法设计。本文通过时程分析方法,考察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显示,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整体响应,无论是位移角还是楼层的剪力,与小震方法得到的结果有着明显差异。算例中隔震
支座对结构性能的改善,主要体现在结构的上部,在结构的中下部,隔震支座的作用被弱化,且不再满足规范中剪力降低50%这一关键要求。另一方面,非线性的引入也对结构的计算结果起到放大作用,结构方案的微小差异使结构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弹塑性,时程,隔震,ABAQUS
1.简介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在建筑结构的全生命周期中,地震作用是可能引起结构严
重破坏的最主要原因。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保证结构具备足够的强
度和刚度,从而使结构抗震性能满足要求。规范中有众多的具体条文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控制框架与剪力墙的剪力分担比例和倾覆力矩分担比例,从而实现框架剪力墙结构和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二道防线;控制混凝土构件的轴压比,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延性;采用合理的配筋方案,保证墙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等原则;以及通过剪重比控制结构的整体刚度等[1]。
除了规范中上述传统设计方法,还可以通过增加阻尼构件或者耗能构件,提高结构的
耗能能力,减小对主要承重构件的地震能量输入。这种方法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结构,因
此在高层设计中被广泛采用。
另一方面,采用隔震方法减小地震能量的输入,则可以降低结构整体在地震作用下的
破坏,但由于隔震通常不适用于高层结构[2],在一般多层中采用又会大幅提高成本,且相关规范不够完善,因此在国内应用不多。
隔震结构的设计中,规范要求隔震结构相对于非隔震结构的底部剪力减小50%,则可
以将结构的设防烈度降低一度进行常规设计[3]。因此,隔震设计的关键是增加隔震支座后
结构的底部剪力。
本文采用ABAQUS,通过时程分析的方法,对上述隔震结构的常规设计方法进行研
究。算例的时程分析结果显示,在大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性能与小震弹性设计会存在明
显差异,从而揭示了这一方法的局限性。
2019SIMULIA中国区用户大会1
2.结构模型与小震设计
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图1b增加了隔震层,采用隔震橡胶支座HDR400[4],橡胶层
厚度75mm,竖向刚度K=2050000KN/m,水平等效刚度Kh=1080KN/mmm。屈服前刚度
4030KN/m,屈服后刚度730KN/m,屈服剪力32KN。为了比较,原始结构模型采用两种方
案:
M1:剪力墙洞口2500*2500,剪力墙厚240mm
M2:剪力墙洞口2000*2500,剪力墙厚280mm
小震弹性设计中,隔震支座采用等效侧向刚度计算结果(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三
组,场地类别II,特征周期Tg=0.45,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lpha=0.12)。
周期结果列于表1,楼层剪力和位移角包络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图1a非隔震模型图1b隔震模型
表1小震弹性设计的周期
M1M1_IsoM2M2_Iso
T11.0343.3520.9093.364
T20.9563.3520.8463.364
T30.9562.8520.8462.819
22019SIMULIA中国区用户大会
图2楼层剪力包络图3楼层位移角包络
小震弹性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支座后,两个模型的底部剪力都减小了约50%,因此按照规范设防烈度可以降低一度设计,但可以看出两个模型的位移角分布有明显差异。
3.材料及隔震支座定义
材料本构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选用[5]。隔震支座采用ABAQUS中的连接单元
CONN3D2(CARTESIAN)模拟[6],如图4所示。
图4CARTESIAN连接.
隔震支座竖向与水平向的力与变形曲线分别于图5a和图5b所示。
2019SIMULIA中国区用户大会3
图5a竖向图5b水平向
4.隔震与非隔震结果比较
采用图6所示人工波加载,分析M1,M2两个模型在采用隔震和不采用隔震情况下的抗震性能。
图6地震波加速度时程
两个方向的楼层剪力包络对比分别如图7a和图7b所示,结果显示在结构的中下部,两
个方向的楼层剪力减小幅度明显小于50%,尤其是x向结果。
X向楼层位移角包络如图8所示。结果显示,隔震对大震作用下的位移角影响主要体现在结构的上部,也说明在大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中,隔震支座作用被削弱。
结构底部剪力时程对比结果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智慧牧场繁育系统设计方案.docx
- 教师近3年任教学科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docx VIP
-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标准查找方法清单汇编.docx VIP
- 4.11.1《探问人生目标》课件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024新教材.pptx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大全.pdf VIP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大全.docx VIP
- 面粉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资料(2022-2023版).pdf VIP
- 高中数学5.1.2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课件.ppt
- 2020-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全国)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学生卷).pdf VIP
-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电梯.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