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秦伯末高度评价与耐寒《付氏三书》,肯堂《证治准绳》并垂不朽!的“平脉辨证第一书”.pdf

大师秦伯末高度评价与耐寒《付氏三书》,肯堂《证治准绳》并垂不朽!的“平脉辨证第一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师秦伯末高度评价与耐寒《付氏三书》,肯堂《证治准绳》

并垂不朽!的“平脉辨证第一书”

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获得一本好书!是一种庆幸,更是一种激励!

阅读掌握本书受益匪浅!

本书也被国医大师秦伯末先生高度评价并语言:与耐寒《付氏三

书》,肯堂《证治准绳》并垂不朽!

本书也被誉为“平脉辨证第一书”;

得此宝贝,不敢一人独享,现分享给大家!

王雨三《治病法轨》摘要:

导读导读

近代太仓名医王雨三临证精于八纲辨证及脉诊,积数十年临证心

血著成《治病法轨》三卷。今天小编从书中精选出两篇关于脉诊的干

货,一个脉象对应一个基础方,更有图片和表格带领大家宏观认识脉

象,是最简单实用的脉诊资料。

作者:王雨三

《左右两手脉候用药补泻法》

左手[阴血]右手[阳气]

寸脉心/包络肺/膻中

关脉肝胆/膈脾/胃

尺脉肾/膀胱、小肠命门/大肠

左寸属心,内候心包;左关外候肝,内候胆;左尺外候肾,内候

小肠、膀胱。

右寸外候肺,内候膻中;右关外候胃,内候脾;右尺外候命门,

内候大肠(外者上也,内者下也)。

左三部之心肝肾属血,为阴;右三部肺脾命门属气,为阳。

如左三部脉见濡微涩小,或散大芤革之象,是阴血亏损之候,宜

用四物汤,掺入六味地黄汤或附桂八味汤之类。虽有形寒发热似外感,

切不可用表散药,以重竭其阴血。以汗乃人身之血液,发表以重竭其

阴血。即内难两经谓之虚损不足之祸,亦即“阳盛阴虚,汗之则死”

之候也。

如右三部脉见微细虚浮濡弱散大或结代短促之象,是元气亏损之

候,宜用四君子汤,掺入黄芪建中汤,或炙甘草汤、附子理中汤等类,

以补其气。虽有胸满痞硬、大便秘结、饮食不进等症,切不可用攻利

破气泻脾肺之药,以重耗其元气。若气虚而再用泻脾肺以破其气,是

将元气消伐尽净,亦即内难两经所谓虚损不足之祸。如见此阴脉而误

用攻下,亦即“阴盛阳虚,下之则死”之候也。

如左右均见阴脉,或浮大且散,是阴阳气血俱虚,须用十全大补

汤,或人参养荣汤、十四味建中汤之类,切勿杂入攻伐之品,以重损

其气血。即《内经》所谓“阴阳形气俱不足者,调之以甘药”,亦即

“十补弗一泻之”之义。

如左寸关浮弦、右三部虚弱者,是外感风邪、正气虚弱、不能抵

御外邪所致之候也。《内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宜用

补中益气汤加荆芥防风,甚则加羌活,或用消风散去藿朴加芪术芍等。

如两手脉均见浮弦者,是风寒两邪伤及营卫之候也,宜用小青龙

汤。

如左脉浮紧,右脉虚浮者,是肺气不足、寒邪伤营之候也,宜用

麻黄汤加参芪以助正撤邪而不损肺金,或用麻黄人参芍药汤。左右两

手均见浮紧脉,只须用麻黄汤而不用参芪。

如两手脉均见浮缓者,是风邪伤卫之候也,宜用桂枝汤。

如左手见沉弦脉,是水湿内伏于阴分之证也,宜用五苓散等。右

手脉沉弦者,乃水饮内伏于肠胃之证也,宜用十枣汤,或控涎丹。两

手俱沉弦者,是水饮伏于三焦之症也,宜用五苓散煎汤吞控涎丹。

如左尺脉洪数有力者,肾火与小肠火也,滋肾丸或导赤散主之;

右寸脉浮洪者,肺火也,泻白散加桔梗、枯芩主之。

右关脉浮洪有力者,是脾胃火之在气分也,轻则泻黄散,重则白

虎汤;若沉实且滑动者是脾胃之火在血分也,轻则调胃承气汤,重则

大、小承气汤;如有食积症,亦见右关沉实且滑,轻则保和丸加芒硝、

鸡内金,重则大承气汤。

右尺脉洪数且滑实,是命门火太旺,水不济火也,宜用疗肾滋本

丸;若沉实滑数,是大肠火盛也,宜用大承气汤。

如脉上部盛而下部虚,或浮濡无根者,是肾虚而虚火上炎之症也,

宜用六味地黄汤,加牛膝、磁石、连翘、薄荷,清上而降下之;下部

实而上部虚,是气虚下陷之症也,宜用补中益气汤以升之。

总之,脉实证亦实,脉虚证亦虚。

见阳脉者是阳证,见阴脉者是阴证。唯阳脉无力而无沉候者,为

虚寒证。阴脉而见沉实者,为积滞症。见于左,是血分中之积;见于

右,是气分及脾胃之积。

见于何部,即何部受病。触类旁通,神而明之,在乎其人,举一

文档评论(0)

kxg50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