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年山东滨州各区县模拟真题汇编专题:诗歌鉴赏(原卷版+ 解析版).docxVIP

2024年山东滨州各区县模拟真题汇编专题:诗歌鉴赏(原卷版+ 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5:诗歌鉴赏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槛遗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2.首联中“轩楹敞”和“________”写出了草堂的开阔宽敞;颈联中的“出”字写出了鱼儿的欢悦,“_______”字写出了燕子轻盈优美的身姿。

1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2.①.眺望赊②.斜

13.这首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及其对大自然的热爱。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首联“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先写草堂的环境:草堂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所以“轩楹敞”和“眺望赊”写出了草堂的开阔宽敞;

颈联“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这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诗人遣词用意精微细致,描写十分生动。“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

综上分析,将相关内容填写进去即可。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首联“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先写草堂的环境,草堂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

颔联和颈联写的是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这是写远景;“幽树晚多花”则写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

以上以写景为主,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

尾联“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呼应起首两句。以“十万户”与“两三家”对比,更显得“此地”即草堂的闲适幽静。因而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及其对大自然的热爱。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10.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中“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蒌萋的春天美景,“满”字则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

B.“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C.“知是人家花落尽”一句实写,写出了暮春时节众花凋零的景象。

D.“菜畦今日蝶来多”一句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西园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诗人不曾因春光逝去而感伤

1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0.C11.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C.“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是虚写,不是眼前之景,所以“‘知是人家花落尽’一句实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

诗歌大意: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应该是农人家的花落尽了,所以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格外的多。

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据以上可知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古诗阅读。(4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①。

白云依静渚②,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①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此处指足迹。②渚:水中的小洲。

10.诗人眼中常山道人所隐之处周围的环境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原文诗句)可知诗人“寻”常山道人未果。

11.诗人“相对亦忘言”,陶渊明“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两种“忘言”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

10.①.幽静(或“清幽”“宁静”“静穆”)②.春草闭闲门

11.诗人“相对亦忘言”,是看到溪花心神澄静,是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无需多言;陶渊明“欲辨已忘言”是说恬淡安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