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pdfVIP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知识结构

二、要点整理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

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

2.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1)背景: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

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

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

变法运动。

(2)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3)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

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

直接派官吏治理。

(4)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

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5)启示: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要顺应时代潮流,锐意改革,与时

俱进;学习商鞅为变法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自觉增强战胜困难,勇于进取的意识。

3.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

(2)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帝国主义掀起瓜

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

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4)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变法失败。

(5)教训: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6)历史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

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4.新中国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1)土地改革

①背景:解放前遗留下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解

放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②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

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③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

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

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千克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④历史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

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社会主义改造

①时间:1953—1956年。

②方式和政策: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的政策,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实现和平过渡。

③历史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

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1)开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对内改革

①目的: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

经济的发展。

②内容: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在城市,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

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

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

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③作用:提高了工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8****55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