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重点
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熟悉并思考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关键问题。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重点
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熟悉并思考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关键问题。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重点
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熟悉并思考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关键问题。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它是在吸收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合理因素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依
据,在文学批评实践中形成的文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高峰,也是集大成时期。其代表人物是康德、黑格尔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主要吸收了康德哲学中关于主体的能动作用和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的观点,黑格尔美学理论中的历史感和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等等。19世纪以前的文学实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形成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费尔巴哈1804-1872
黑格尔1770-1831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艺术交往论.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人的生活活动的基本特征是“自由自觉”,也就是合规律、合目的的自由创造过程。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人类遵循客观规律和主观目的的进行自由创造的活动中表现出来
的。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能动因素,是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历史前进的求真向善的积极力量。凡是人们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显示出来的聪明、智慧、才能,在追求新生活中所显示出来的理想、情感、愿望,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体现。
“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而且要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人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而且发见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
“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出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
果。”
人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
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才展现和外化出来。这突出说明文学艺术是人的自由的创造。
黑格尔在《美学》第1卷(38-39P)中说:
文学是对生活得能动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总的界说和规定。文学是人的一种活动,那么这种活动就具体性质来说究竟是一种什么活动呢?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反映论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角,成为揭示文学活动的基本视角,因此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学哲学是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石。
2.文学反映论
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论把整个艺术活动视为艺术生产操作和消费过程,认为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社会的精神创造,是在艺术生产中实现的。这种理论主要强调了文学艺术不是孤立存在,它的发展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
这就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实践的各种联系中,获得对文学艺术
最终的解释。
3.艺术生产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一种基本看法。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这里要特别指出,文学不是一般意识形态,而是审美意识形态。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艺术活动从生产到接受是一个有多种环节的过程,构成各个环节的双向互动关系。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把文学理解为一种交往与对话,把文学活动看做两个流动系统,即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5.艺术交往论
其理论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关于文学的本质的观点是,认为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