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被捕入狱。1933年第一次用
艾青这一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1957年
后先后在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
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
【作品简介】
1.艾青三十年代前期至中期的作品,或写异域的现代都市,或写半殖民地的中国的现实,
大都闪烁着象征的色彩与批判的锋芒。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
2.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立刻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中。他以自己的作品,悲愤
地诉说着民族的苦难,他也以真诚的歌喉,倾诉着对祖国大地的热爱。
3.建国后,诗人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艺术特色】
(一)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中心意象是太阳和土地,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
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现的最动人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用真实而朴素的诗句,说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
结。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艾青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和火焰,这是艾青的“永
恒主题”。如他这一时期写的最好的光明颂《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
(二)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是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永远摆脱不掉的,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
要素之一。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写道:“中国的苦痛和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
漫长呀”;《旷野》中写道:“在我松皮一样阴郁的身体里……”等。这种忧郁里,浸透了
诗人对祖国、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
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和坚强的信念。
(三)艾青是自由诗体的自觉提倡者,还专门提倡诗的散文美。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划一,
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
这样:全诗共13节,一节从4--16行不等,一行少则2个字,多则22个字,全诗不押韵,
但每一节首尾句短而重复,中间几行基本采用排比句式,多用长句子,能够尽情地抒发和描
摹。
【同步练习】
阅读《树》,回答问题。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2分)d
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经过20年的沉寂,诗句变得更整
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如《鱼化石》、、《镜子》等。擅长
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B.《北方》
C.《黎明的通知》D.《光的赞歌》
(2)下列关于上面的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c
A.“树”象征着那些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屈于敌人的威逼利诱,顽强抗争,紧密团结在
一起的革命者们。他们正如诗中的“树”——虽“彼此孤离地兀立着”,但“在看不
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B.《树》写于抗日战争后。这场民族战争正给予全体人民一次洗礼,使他们的灵魂在
战争中经受严酷的磨练,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
C.写法上,这首诗还运用了比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