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Q
控轧控冷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控轧控冷工艺的发展历史、工艺原理以及控轧控冷
工艺,叙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发展与应用以及今后的展望。
关键词:控扎控冷;TMCP;超快冷技术;热轧
一、概述
控扎控冷是一项具有丰富理论内容和较大实用价值的轧钢新技
术,其特点是把利用塑性变形得到钢材外部几何形状的热加工成形过
程与控制改善钢材的组织状态,提高钢材性能的物理冶金过程有机结
合起来,简单地说就是把将钢的热变形与相变有机的结合起来。其突
出的优点是:可大幅度提高低碳钢、低合金钢钢材的强韧性;提高热
轧钢材性能合格率;同时可简化工序,节省能耗,节约合金,具有显
[1]
著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控制轧制(C-R)和控制冷却(C-C)技术的研究始于1890年
至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当时科研人员对钢铁制品的热加工条
件、材质及显微金相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非系统的零散研究,只是
定性地揭示了热加工条件和材质间的关系。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
在美国科研人员定性地解释了热轧后的钢材继续发生奥氏体再结晶
的动力学变化后,这才从理论上某种程度地解释了控制轧制技术。到
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科研人员通过试验发现,添加微量元素铌
(Nb)对提高单纯轧制钢。材的强度有效。随后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造
成铌系钢材高强度的原因,是由于微细铌碳氮化合物的铁素体析出相
强化造成的。同期英国钢铁研究机构对轧制钢材的显微结构和机械性
1
Q
能的定量关系、铌、钒(V)的强化机理,控制轧制原理等进行研究,证
实了依靠物理冶金基础,进行合理的合金成分的设计和轧制条件的
设定,便能达到所期望的钢材目标性能值和显微组织。到了20世纪
70年代,对钢材强度、低温韧性、焊接性能要求更高了,而此时仅仅
依靠传统的控制轧制技术远远不够。于是在奥氏体控制轧制的基础上,
还需要控制冷却速度来控制相变本身,于是开始了真正意义的控轧
控冷技术的应用
1
Q
。
二、控扎控冷的原理
控轧控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控制热轧条件经过相变过程在奥
氏体γ的基体上形成高密度的铁素体α晶核从而在相变后达
到细化钢材的组织结构。经过研究发现铁素体的形核位置通常是在
奥氏体的相界面、由热变形和变形带造成的退火孪晶的内界面。传统
意义上的热轧产品铁素体相晶核大量在奥氏体晶界上产生而控轧控
冷轧制后产品的铁素体相晶核既可以在晶粒内部成核也可以在晶界
上成核这就导致了两者在铁素体晶粒最后结构上的不同。可分为控
制轧制和控制冷却两个过程。
控扎技术
控制轧制是在调整钢的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加热温度、
轧制温度、变形制度等工艺参数,控制奥氏体状态和相变产物的组织
状态,从而达到控制钢材组织性能的目的。控制轧制技术的关键有二:
一是控制轧制温度,尤其是终轧阶段温度;二是控制变形程度。按照
变形温度和再结晶程度控制轧制通常划分为三个阶段
1
Q
:
在奥氏体再结晶区(温度:>未再结晶温度)结束终轧
的一阶段轧制;
在奥氏体末再结晶区温度:<<结束终轧的两阶段
控制轧制;
在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温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