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适应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
所属教研室: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EssentialsofChineseModernHistory)
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一、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
论课,也是中国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基础
课。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
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
择了改革开放,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
定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校各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中国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
修课。
(二)基本原则
1.1本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资本一
一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
深重苦难,了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奋斗过程,了解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
进程及其必然性;帮助大学生正确总结经验,认识国情,学会全面地分析矛盾,
解决问题;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掌握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
的规律,从而增强社会主义信念,使之能更好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2本课程教学基本原则
3.2.1适用性原则。本课程教学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发展线索,着力
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结历史基本经验。同时,在论述中国近现代
史的基本问题时,还要注意联系社会上热点、难点,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者感
到困惑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
4.2.2应用性原则。
改革创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意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大学生热爱社会主
义祖国的情操,增强大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设计思路
4.1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本课程教学设计追求提高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价值目标,把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本课程的基本框
架。
4.2总体设计原则
本课程教学设计围绕着提高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价值目标,总体原
则有三:其一是教学“重过程与重结论相结合传统教学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理解为呆板单调的知识背诵和记忆,排斥了学生的思考
和个性。本课程教学将着力扭转这一倾向。其二是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传
统教学方式强调系统性和逻辑性,常常忽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学习变得索
然无味。为了学生个人的能力、智慧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学
生的“经历”和“体验”。其三是赋予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新的内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保
证。
5.3课程设置依据
政策依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明确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为四年制本科课程的一门必修课。
专业依据。全国各高校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均开设了本课程或类似
课程。
培养对象依据。本课程既能够对当代大学生的教学历史逻辑思维训练,又
能够培养他们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知识。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有一
定的渴求。
6.4课程内容结构
课程内容结构
详见下表:
课后作业实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