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某危废处置公司事故风险辨识、评估报告(1).docx

某危废处置公司事故风险辨识、评估报告(1).docx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危废处置公司

某危废处置中心

事故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编制日期:2020年7月

目录

TOC\o1-3\h\u269621.前言 1

189462.总则 1

4402.1编制原则 1

278972.2编制目的 1

217542.3编制依据 1

17002.4评估对象与范围 3

10622.5评估程序 3

46223.风险辨识、评估组织机构与职责 3

247033.1组织机构 3

108413.2机构组职责 3

51734.企业基本情况 5

29674.1公司简介 5

94744.2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 5

8524.3总平面布置 7

206724.4废物处置流程 8

302314.5供配电 28

101244.6消防系统 31

117734.7安全管理 32

975.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4

239625.1物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4

176315.2建、构筑物及安全填埋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7

196195.3危险废物的运输、储存、预处理、稳定化/固化处理等工艺危险性分析 39

60365.4焚烧处置工艺危险性分析 40

270305.5物化处理、重金属废液和废有机溶剂处理危险性分析 40

77405.6废包装容器及废塑料处理危险性分析 41

303935.7填埋过程危险性分析 41

262765.8废水处理系统危险性分析 41

216795.9主要设备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43

103155.10危化品储存使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52

294135.11检修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53

14775.12职业健康危害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55

215785.13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55

301395.14重大危险源辨识 58

171815.15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汇总 58

316906.风险辨识、评估 61

34536.1作业条件危险性定量分析评价 61

31046.2风险辨识、评估 63

117226.3小结 66

254957.防范和控制主要事故的风险措施 67

26227.1工艺过程安全对策措施 67

135197.2设备设施安全对策措施 68

136907.3辅助与公用工程方面的安全对策与建议 69

242117.5安全管理方面的安全对策与建议 76

75357.6危险作业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77

164048.事故风险评估结论 80

某危废处置公司事故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PAGE2

1.前言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9年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修正)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危废处置中心生产过程情况进行风险源识别,分析其风险事故类型及事故状态下的影响,风险防范措施是否全面、可靠。通过对我公司危废处置中心事故风险进行评估,以弥补防范措施的不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损害和社会影响,保障公众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总则

2.1编制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加强各工作人员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事故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本公司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2.2编制目的

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

2.3编制依据

2.3.1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2014〕第1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2019〕第29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主席令第24号令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9号);

(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2019年应急管理部令第2

文档评论(0)

Uncle_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注册安全工程师持证人

注册安全工程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3日上传了注册安全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