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16内蒙古水利2014年第3期(总第151期)
【水保与生态】
水利工程中生态因素探讨
张明玉
(陕西省洛南县巡检水务中心站,陕西省洛南726100)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探讨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因素及其作用,对水利工程建设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因素;协调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X171.4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088(2014)03-0116-02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有利影响
(1)有效改善水库、河流流域周边的环境。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改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对其周边环境的湿度、土壤含水量等重要指标产生重要影响。
(2)有效防止洪涝灾害。水利工程的建设,通过人为控制水资源的流量,通过储水、泄洪等方式,切实有效地处理了洪涝灾害问题。
(3)有效开发清洁能源—水电能。水利工程的建设,把水资源的利用率开发到极致,提高对水能的开发,并化水能为电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开发新型清洁能源,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能源支持。
1.2不利影响
出不容
建议退耕还林,种植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林地或其他植被。
清洁小流域工程注重科学耕种,科学的耕种方式可以有利减少水土流失,保证土质。横垄耕作通过改变坡长坡度等方式建立垄台,蓄存雨水,有力促进水向下深入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免耕通过减少地表翻覆,增加土质硬度,可以降低雨水冲刷对土壤的影响,减少地表径流产生。秸秆覆盖即减少了秸秆燃烧对空气的污染,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粗造程度,降低雨水击打与冲刷对土壤的影响。因此,采取合适的农业耕种措施,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农业,有利于辽宁省坡耕地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后期稳定、有效地开展,对促进当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作为监管、指导部门,在坡耕地境界小流域治理工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基层群众作为清洁小流域治理的一线工作者,决定着相关治理工作的质量与成败。因此,坡耕地清洁
(1)破坏了当地的生物链,使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一体化受到影响,动植物也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受到破坏,甚至死亡。
(2)严重影响了河流的水质,由于工程建设中废水、废气、废渣的大量排放,导致水质下降的同时,减弱了水的自净能力,水与气界面的交换速率也大大降低,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能力也受到一定影响。
(3)影响了周边的气候和地质,由于水库的建设使得水面的蒸发量显著增加,导致水利工程区域内降水量明显增加,从而影响其区域的气候,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流两岸土壤的特性。
2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的生态工程建设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即把农作物的秸秆处理
小流域治理工程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群众基础之上的。坡耕地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需要省部级乃至国家级单位、领导牵头,协调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发展群众,科学耕种,保护各方利益,方能有效实施,提高我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建立坡耕地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是贯彻党中央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部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综合实力的提升。应当由相应部门牵头,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发展群众,成片建设,完善配套,科学耕种,兼顾各方利益,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编校:郭宝丽)
收稿日期:2014-04-22
作者简介:李勇,工程师,现从事水土保持工作。
水利工程中生态因素探讨张明玉117
后,形成含有微生物的沼气池,把沼气池中的沼渣加工形成食用菌,把菌渣用于家禽家畜,再把家禽家畜的粪便作为肥料用于农作物,形成一个循环。同时,农作物可以加工形成食用菌,食用菌经过生物链的循环进入沼气池,沼渣沼液可以用作肥料供农作物生长,形成又一个循环。在此过程中,人位于循环的中心位置,因此,要以人为本,实现物质循环的再生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因为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就越高,因此,保证河流流域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保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把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比如,某水库工程,为保证其流域物种的多样性,专门设立了自然生态环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