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知识点第三部分.docx

202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知识点第三部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第拾七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指經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可以并乐意持有货币的数量,是一种派生需求,派生于人對商品的需求。

货币需求量:指在特定的時间和空间范围内(如某年某国),經济中种個部门需要持有货币的数量,即一定期期内經济對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老式货币数量說

费雪的現金交易数量說(1911.美.费雪):反应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MV=PT

P代表特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代表货币量;

2V和T在長期中都不受M变動的影响)。

剑桥學派的現金余额数量說(1917.英.庇古):

π=(K*Y)/M

Y代表總资源(總收入),K代表總资源中乐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相称于交易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π代表货币价值(即货币购置力,為物价指数的倒数),M代表名义货币供应,K*Y代表真实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不仅包括作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包括贮藏货币。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動性偏好论

流動性偏好理论:經济主体之因此需要货币,是由于存在“流動性偏好”這一普遍心理倾向,即乐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動性的货币而不是其他缺乏流動性的资产,以应付平常的、临時的或投机的需要,從而产生货币需求。

决定货币需求的三类動机:交易動机、防止動机、投机動机。

L=L1(Y)+L2(i)

交易和防止動机由收入多少决定,是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投机動机是投机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下决定,是利率的減函数。

流動性陷井:當利率降到某一低點時,货币需求會無限增大,此時無人乐意持有债券,都乐意持有货币,流動性偏好具有绝對性。

货币需求函数的两個假定: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

弗裏德曼的現代货币数量說

货币数量說: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理论。

影响人們持有实际货币的原因:财富總额与财富构成;多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會成本;其他原因。

恒久性收入:目前的收入与過去的收入加权计算的收入。

M/P=f(YP,W;rm,rb,re,(1/P)*(dP/dt);u),M代表名义货币量,P代表物价水平,YP代表恒久性收入,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總财富的比例;rm,rb,re分别代表存款、债券和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1/P)*(dP/dt)代表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動率;u代表随机原因的影响總和。

货币供应

货币供应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指货币供应主体即一国或者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經济主体供应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過程。

货币供应量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货币供应的三個层次:

M0=流通中货币(即現金)

M1=M0+單位活期存款

M2=M1+單位定期存款+個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社會融资规模:指一定期期内实体經济(即非金融企业和住户)從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總额。

货币供应机制

中央银行的信用发明货币机制

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发明派生存款机制

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发明派生存款的能力受三类原因制约:

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提取現金数量的限制;

受到企事业單位及社會公人缴付税款的限制。

M=B*K(B代表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K代表货币乘数,等于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构造比率之和的倒数)

货币均衡

货币均衡与失衡

货币均衡的含义:指在一定期期經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在動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货币失衡的含义:即货币供应偏离货币需求。分為總量性货币失衡和构造性货币失衡。

總量性货币失衡:指货币供应在總量上偏离货币需求到达一定程度從而使货币运行影响經济的状态。

构造性货币失衡:指在货币供应与需求大体一致的總量均衡条件下,货币供应构造与對应的货币需求构造不想适应。

货币均衡水平决定

社會總供应以商品价格總额形态出現,体現為一定期期的国内生产總值(GDP),社會總需求则是以货币形态出現,体現為通過货币的多次周转而实現的社會购置力(MV);

ΔM1=Y’*M0(Y’為GDP增長率,M0為上期货币存量,ΔM1為本期货币增量);

ΔM1=(Y’+P’)*M0或M1‘=Y’+P’(P’為物价自然上涨率,M1‘為货币供应量增長率)。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含义: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過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現象。

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成因划分: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進型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

构造型通货膨胀

按体現形式划分:

公開型通货膨胀

克制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原因

直接原因:過度的信贷(即過度的現金发行和過度的信用供应)

重要原因:财政原因,信贷原因(信用膨胀)

其他原因

通货膨胀的治理:紧缩的需求政策和积极的供应政策

紧缩的需求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減少政府支出;增長税

文档评论(0)

159****17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