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自行车在中国的历史与发展
摘要:自行车作为一项颇富创意的机械发明,是中国最为常见的交通代
步工具。它是19世纪60年由欧洲传入中国的西洋舶来器物,迄今在中国已有一
百多年的历史。本文拟在“西物东渐”历史大视野下,以文化史视角来探索自行
车开始从西方传入,到成为“自行车王国”,最后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自行车开始
以“共享”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在此过程中揭示出自行车在中国百余年的
发展是如何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自行车;中国;发展
一、引言
中国曾被誉为“自行车王国”,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农村,自行车无处不
在。自行车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代人对自行车都有一段独
有的记忆。曾有一幅画面被国内外媒体报道,在那高悬着毛主席画像的天安门广
场前,上下班峰高期间,长安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骑着自行车的人们拥满
整条马路,形成叹为观止的自行车车流。“它不仅是一种便利、经济的交通工具,
也是国家日用民生和社会风尚的一个缩影。”回溯历史,19世纪60年代,自行
车从欧洲传入中国,刚进入中国时自行车被贴上“西洋”的标签,人们将它视为
从西方来的新奇洋物件。那时自行车数量很少,基本上是进口而来,加上通商贸
易限制,只能在上海、广州、天津等通商口岸,以及北京这种繁华的大都市才能
见到。20世纪一二十年代之后,上海、天津两地通过从国外进口自行车部件,同
时少量仿制生产零配件,整车组装好后进行售卖,自行车在中国自主生产逐渐萌
芽。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车进入全部国产化阶段,并形成了永久、凤凰、飞鸽三
大自行车品牌。到了80年代,自行车在在中国进入全盛时代,那时中国共有自
行车制造厂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进入新世纪,由于石油的广泛运用和机械生产的发展,汽车逐步代替自行车成为
人们常用的交通代步工具,但是由于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自行车进入“共享”
时代,骑共享单车成为人们绿色出行,环保节能的交通方式。时至今日,中国仍
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出口国、生产国和保有国,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中
国近现代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二、自行车的传入与普及
自行车的发明距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从西方传入中国也有了百余年。
1868年中国上海街头第一次出现了自行车,因为当时非常少见,引起人们强
烈好奇和关注。当时报纸记载:“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
上,一轮于前,一轮于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又一种人如踹动天平亦
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力走路,不独一人见之,想见之者多矣。”可从报纸所
记载的内容看出,当时的自行车已有两种车型。自行车刚传入中国时,被人们视
为一件新奇的西洋物件,但是当时车辆的数量很少,骑行车多为外国人,能够亲
身体验骑行的国人更少,所以自行车在引入之初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直到
“1897年,上海租界内接连发生两个爆炸性的新闻事件,激起中国人对试骑自行
车的莫大兴趣。”其一为庆祝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登基60周年,在上海公祖界西
人隆重举办了一场自行车比赛。《点石斋画报》记载:“各西商喜脚踏车之多,
而乘坐者之众也,于是豪情霞奔,逸兴云骞,共集于泥城桥迤西之赛马场车则钢
丝如雪轮则机括维灵,一升一降,不疾不徐,如鹘之飞,如鹰之隼,瞬息数里,
操纵在两足之间,而东洋车不能方斯迅疾,马车亦无此轻扬。”生动形象地描绘
了当日比赛的场景。其二为3名年轻的英国人从伦敦出发,骑自行车环游世界到
达上海。他们三人从地球的西方到东边,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520多天后,最
终与1897年12月22日抵达上海。在他们到达上海后,一大批居住在上海的外
国人,骑几百辆自行车蜂拥出城迎接,不少华人也前往观看,场面十分壮观。上
述的两件事,为自行车做足了宣传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国人对自行车的关注和好
奇。
到了19世纪末,自行车的流行更加广泛,除上海外国内许多大城市几乎都
出现了自行车。随着自行车的广泛流行,其省力、便捷、快速等特点颇为国人称
赞,1909年《天津教育官报》刊载了一篇为《说脚踏车》的短文,该文描述了当
时人们对自行车的看法和感受。第一,自行车“不用电线,不需铁轨,无人挽之,
无牛马牵之”,而且行使速度非常之快。第二,自行车“体小而灵”,“仅以两
足之力”就能行使,非常的方便灵巧。自行车因此特点,便于穿梭在大街小巷,
为此1911年上海邮政局从英国购入了100辆自行车,将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