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宝鸡教育联盟高一质量检测卷(二)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
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
育社群。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
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
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
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
似的情形。
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
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
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
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个地方一代一代的积起来,成为相
当大的村落。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
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远。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
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
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
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
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
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新闻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珠。合村并居主要是将
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
子或城镇并度,从而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合村并居无疑是一件好事。可合村并居后,对一些群众而
言,“人住进了城镇的楼房,心却在牵挂老家的祠堂”。这说明,合村并居不是简单的“拆
旧房、建新居”的物理迁移,它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性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特色。中国人素来
就有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习惯传统。乡村是承载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基石,是
乡土文脉赓续的重要空间。
不管是被动的合村并居,还是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村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
是客观现实。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
该数字已下降到270万。长期关注传统村落保护的学者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
100个村庄消失。
一旦村庄消失,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也将失去依托。比如,遍布乡村的祠
堂是乡村中重要的传统文化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其主要功能是祭祖敬祖、
宗亲联谊、家风传承。合村并居过程中,如果村子里的祠堂被简单拆掉,那真的可能会祭
拜祖宗都找不到地方,孝亲敬祖的传统可能因此就断裂了。
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那些农村的老房子。不少村子尤其古村落都有极具历史价值的
古建筑或古民居,但有些村落规模较小,离城镇较远,人口也流失严重,如果按照一些地
方合村并居的标准,可能会一并了之、一拆了之。当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在推土机的轰
鸣中应声倒下时,我们丢掉的不是几片残砖断瓦或几根石柱木梁,而是老房子承载的历史
文化价值,是通过老房子与历史进行对话的机会。
不幸的是,合村并居过程中,不少地方将经济价值和商业考量置于首要地位,更多关
注合村并居中“钱值”(经济价值)和“颜值”(景观价值)的开发,而忽略了“文值”(文
化价值)的保育。有的地方按照城市商业住宅的统一标准,给村民设计房子,楼越盖越
高,可原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hotoshop2020平面设计实例教程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原卷.pdf
- 30题保险理赔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docx VIP
- 2023年成人高考高起专《数学》(理科)真题及答案.pdf VIP
- 2025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课件.ppt VIP
- 航空煤油安全技术说明书.pdf VIP
- 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预习卡.pdf VIP
- 第一单元 传统工艺制作---劳动预备 课件(共两课时40张PPT).pptx VIP
- 2025年秋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Happy Holiday 教案教学设计.docx VIP
文档评论(0)